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北宋最著名的药物学著作是唐慎微所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该书除系统收集上自《神农本草经》,下迄唐宋各家医药名著外,还收集经史外传、佛书道藏、地方志、诗赋等书中有关药物的资料,保存了大量民间用药经验。这一成就
A.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改变了重道轻器的传统
C.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汇D.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价值
2021-02-04更新 | 310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当代学者茅海建称在清朝的历史档案中未发现上书的文件,由此认为上书的行动可能不存在。这说明(       
A.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没有参考价值B.历史档案完全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C.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从多方考证D.历史档案的史料价值高于回忆录
2020-03-02更新 | 346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驿使图”(下图)为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的墓葬壁画,该画绘于公元3世纪左右,画面是一个驿使头戴黑帽,身着短衫,一手持缰,一手拿“邮件”,驿使面部五官缺少嘴巴。对该文物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是研究西汉邮驿制度的第一手史料
B.能够说明当时西北边境军情紧急
C.其史料价值主要在于信息的完整性
D.体现了真实而又写意的绘画手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姓名任职地

事迹

刘陵安成
(今属江西)
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
法雄南郡
(今属湖北)
(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
刘平全椒
(今属安徽)
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
童恢不其
(今属山东)
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

——据《后汉书》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6-09更新 | 9973次组卷 | 46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乐亭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小组在探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搜集到以下有关《共产党宣言》的资料。


   

材料二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1)从材料一中选取对该探究主题最有价值的两则史料,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8年,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在《克林德碑》一文中认为,义和团的野蛮、保守、排外,根源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1924年9月,已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在《向导周报》上则称,义和团运动的重要性不亚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的不同评价
A.受到其所掌握的史料多寡的影响B.为其特定的政治和思想主张服务
C.由其不断升迁的社会地位所决定D.折射出当时言论自由的社会氛围
7 . 从孔子“仁者爱人”的解释,到孟子“仁民爱物”的倡导,再到宋儒张载“民胞物与”命题的提出,始终贯彻着一种精神,影响广泛而深远,成为古代开明正直之士及民众对为政者的政德要求。据此可知,儒学(     
A.蕴含着人文意识的价值诉求B.吸纳了佛道思想的核心理念
C.彰显出君权至上的道德规范D.受到了历代士绅的普遍推崇
8 . 据史料记载,明朝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认为犯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大防,最终被饿死。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海瑞治家的严谨态度
B.古人严格的道德自律精神
C.理学对人性的摧残
D.理学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实质上是社会治理方式之争。从法治立场出发,法家否定用道德人格力量去决定国家的治乱安危,但法家并不是全盘否认道德的价值,在他们看来,一些基本的、有利于君主统治的道德规范必须遵守。韩非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由此可见,法家也赞同维护君主统治的一套现行的道德规范,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儒家并无不同。他们与儒家的不同在于如何使人们达到这些规范的要求。儒家认为,要使社会达到这样一种有序状态,必须依靠道德高尚者的榜样力量、社会的道德教化以及个人的道德修养等;而法家则认为,要实现这些用法和刑的手段就足够了。

——摘编自关键英《先秦法家的法治精神内涵》

材料二   大陆法系起源于古罗马法,罗马法一直表现出成文法典的传统特色。同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产阶级要求创立一个全新的法律秩序,通过编纂大量新法典,把旧法制、旧法律思想都融入法典之中,来废除旧的不适合资产阶级统治需要的法规。英美法系其实是在日耳曼法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普通法是在中央司法机关——王室法院巡回法官的司法活动中通过判决产生的。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作为“母法国”的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革命后的法律在法律形式上完全保留了旧的、表现为判例的普通法和衡平法,这种判例法又随大英帝国的殖民侵略扩散开来,影响英美法系各国。

——摘编自饶艾《罗马法与日耳曼法——西方两大法系特点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法家思想的共同之处,并简析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向近代发展的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023-09-07更新 | 43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定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