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中国所译西书变化图

材料二   下表是近代中国人所译西书简表

译书人译书名称
李善兰(18111882《几何原本》《谈天》《重学》等
徐寿(18181884《化学鉴原》《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等
华蘅芳(18331902《代数术》《三角数理》《微积溯源》等
杨廷栋(17781950《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胡适(18911962《最后一课》《弑父之仇》等

——摘编自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国译西书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中国译西书活动进行简要评析。
2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材料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法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材料三   明朝于洪武年间对监察机构进行重大改制,废除了御史台三院制,变为都察院一院制。都察院的专职监察员是监察御史,全国十三道监察区每道设置监察御史,建立了分道巡按制度。御史选拔进士、举人出身为初步筛选条件,更重要的应为“贤良方正人”“清谨介直之士”,并熟悉明朝法规,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御史监察范围从科差贼役、户口、词讼、农田、道路、军需、学校,到驿站、度量衡无所不察。在组织系统上监察御史虽然隶属于都察院,但却可以“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不经都察院,只对皇帝负责,因而权力大到可以监察六部、六科、输林院乃至都察院。

——摘编自季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创新的制度有哪些?
(2)材料二中秦始星和汉武帝的“统一思想”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巡按制度的特点。
2023-08-27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饶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962年,宋太祖对近臣明确指示:“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贵知为治之道。”在其倡导、督促、示范和带领下,文臣武将们的读书有了明显进步。宋太宗同样热衷于读书。他诏令史馆日进《太平总类》三卷,“朕当亲览”。上述现象(     
A.表明宋代大力推行文官治国方略B.利于促进宋代书籍出版业的发展
C.是当时科举制得以完善的重要因素D.推动了宋代学术文化的下移和繁荣
2023-05-12更新 | 755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衡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活字印刷术诞生之初,其最具优势的生产领域是赎罪券。教会印发的赎罪券往往只有一页纸的篇幅,售价远高于纸的成本,同时又可以低成本大规模复制。从这个角度讲,教会生产赎罪券这种经济模型,是最符合技术进步趋势的。如果人类本身就匍匐在技术进步的脚下,依附于技术进步的力量,那么当时人最理性的做法,就是支持教会的一切活动。但有一个人改变了这一切,他就是马丁·路德。马丁·路德之所以成功地领导了新教革命,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他非常了解活字印刷企业的经营模型。《九十五条论纲》只有一页,而且为了配合印刷企业的经营模式,他很少写大部头著作,多数都是小册子,还使用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德语,这使得新教得以迅速传播并深入人心。

——摘编自张笑宇《现代史纲40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技术与文明”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2-13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海国图志》中可以看到无须“师夷”即可“制夷”的言论,安南的札船、缅甸的木栅都是魏源用来说明土法“制夷”的生动事例;《瀛寰志略》中对外部知识的介绍更详尽准确,对西方的人文制度多有褒评,但又使用着旧观念。这反映出(     
A.中体西用的初步实践B.社会转型的矛盾心态
C.朝廷政局的动荡不安D.列强侵略的不断深化
2023-02-03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6世纪早期,约翰·布肯哈根在德意志北部组建新教教会的同时,还设立了堂区学校。他用德文教授男女儿童学习《圣经》,在各地开展识字运动,被誉为“德意志国民学校之父”。约翰·布肯哈根的活动(     
A.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B.有利于增强民众的民族意识
C.维护了罗马教廷的教育特权D.适应了工业社会的人才需求
2023-02-03更新 | 36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启蒙运动时期,科学家们组建了更稳固可靠的学术共同体,如国家科学院和各种非官方的学术学会。此外,科学家们还服务于社会,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合理需求,为科学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声望和支持。科学家们的这些做法(     
A.得益于文艺复兴的转型B.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C.有助于理性精神的弘扬D.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
2023-02-02更新 | 472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兼顾“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的“发现”时期。那时的学者对什么都感兴趣。如维吉尔在1499年写成《论发现》一书,对万事万物都要问个“首次发现”的问题,甚至“神God)”这个词最初是如何使用的也要弄个清楚。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技术同样引人注目。如图所示是萨通的《六翼:文艺复兴科学家》目录:

第一翼文艺复兴的框架:探索与教育
第二翼数学与天文学
第三翼物理、化学与技术
第四翼民族史
第五翼解剖与医学
第六翼达●芬奇:艺术与科学

——摘编自周春生《文艺复兴史研究入门》

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围绕材料信息提出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9 . 1920年左右,有知识分子提出“整理国故”的主张,希望用新的眼光、新的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整理和研究,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部分人士对此提出批判,认为中国当时最急需的是传播新思想,而不是研究国故。这反映了(     
A.民主思想成为时代主题B.儒家文化逐步走向世界
C.社会主义成为主流思想D.进步思想在中国交流碰撞
10 . 1919年12月,陈独秀撰文称:我们相信真的民主政治,必会把政权分配到人民全体,就是有限制,也是拿有无职业作标准,不是拿有无财产作标准。这表明陈独秀(     
A.对西式民主进行了反思B.积极宣扬公民权利观念
C.政治观念发生根本改变D.注重联合各阶层的力量
2023-01-13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