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传播启蒙思想,伏尔泰、卢梭的学说被欧洲各国普遍接受;拿破仑战争后,在重构欧洲政治文化时,欧洲各国普遍的政治诉求是(     
A.强调政治版图以民族国家划分B.强调建立主权国家的必要性
C.强调民主、独立、自由、法治D.强调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2023-03-10更新 | 178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材料   唐末,坊市制度逐渐解体,随着北宋都城汴梁人口渐增,繁华都市的市民阶层满望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宋初,杂剧艺人们以讲段子、抖包袱为生产后来逐渐发展为讲故事。他们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家长里短、因果报应、市井八卦搬上舞台,无意间使杂剧成为宋代百戏之首。杂剧艺人们在瓦舍勾栏中相互竞技,形成分工明确的"角色"制度,他们将音乐融入剧情中,逐渐形成二段式的演出模式,杂剧艺术形式日转成熟,请康之难后,停随大挑民间艺人搬转南下,宋代杂剧开始出现南北分流。南下的杂剧艺人融合南方地区的歌谣唱腔,形成一种全新的戏曲形式——永嘉杂剧,它保留了宋杂剧大量科白与谈谐的表演,还揉入当地唱腔,逐渐发展为南宋杂剧表演的主流形态。同一时期,北方杂剧艺人更多地继承了宋代杂剧的表演传统,大母宣扬自己是正宗表演,意欲通过标榜正宗的方式与南方同行竞争,元朝,形成以北为荨、以南为卑的态势,对南方持续性的地域歧视;当时北方艺人将"院本"与北方诸宫调结合,演化成为中国戏曲的雏形——元杂剧。永嘉杂剧则以"南戏"冠名,被元杂剧盖过风头。

——摘编自刘志斌《庙堂与江湖的互动————“戏曲”为什么诞生在宋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至元朝杂剧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朝杂剧艺术的积极影响。
2023-02-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文人画获得了突出发展,几乎占了画坛的绝对统治地位,又对今天的“中国画”产生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中国诗、书、画、印的关系,有外在的,还有内在的。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绪,不趋附大众审美要求,借绘画以示高雅,表现闲情逸趣,强调人品画品统一。文人画要求画家要有诗的修养,书法的修养,还要有篆刻的修养。中国画之所以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绘画不同,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文人画的出现,可以说在中国绘画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起了质的变化,它不仅仅有“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还起到陶冶人性情的作用,审美的范围也扩展了。

——据林木著《明清文人画》等

材料二所谓文艺复兴,就是“重加革新”这个意思,也就是说笼罩在中世纪阴郁沉滞的气氛中的社会,重新呈现出面目一新的景象。所谓商人是具有自由精神的人。王公贵族和骑士注重规律、节制和服从,而商人市民则注重自由竞争。他们富有进取精神,是活跃的,而且喜欢变化。在中世纪,不论宗教、道德,还是艺术,都是保守、严格、贫乏的。到十四世纪以后,一种明朗欢快的气氛来到了。绘画也一样,在商人们的自由主义中产生的新艺术,构图富于变化,色彩明朗,线条生动活泼,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市民的欢迎。画家们只要是画了非常出色的画,就可以压倒别的画家,而且遵循自己个性的人作起画来更能得心应手。他们有意无意地开始注重个性和独创,因为自由竞争,画家也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绘画朝着商品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据(日)相良德二著《西洋绘画史话》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文人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文人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绘画创作的认识。
4 . 唐诗中关于女性服饰色彩的描写浓艳丰丽,如“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等。宋词的描写则浅淡雅致,如“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等。造成宋代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风气的开放B.商品经济的发展C.外来文化的推动D.理学思想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这一现象(     
A.导致了文艺方针的调整B.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C.反映了文艺方针的成效D.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6 . 东西方科学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路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人民强烈追求着政治上的和平与经济上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体现为科技的竞争,科技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从来没有显得如此重要。纵观人类社会科技发展史,可以说中西方各领时代风骚一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而西方却后来居上,这其中的道理是值得当代人探究的。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科技属于农耕文明,而西方的科技属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是更高一个层次的,是更加优越的。

——摘编自陈文斌《品读世界科学史》


材料包含着诸多人类社会科技发展的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2-07-10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1958年6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陈毅说:“有了原子弹,我这个外交部部长在国际讲台上说话,腰杆子硬!”张爱萍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研制原子弹有助于壮大社会主义阵营B.研制原子弹有助于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C.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D.原子弹爆炸成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022-06-10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代画家陈洪绶为《西厢记》作木刻插图,对男女之间的爱情进行了十分大胆的刻画。清代画家石涛在半丈高的巨幅《百美争艳图》中描绘了众位美人的娇羞媚人之态。这些作品
A.推动了中国画开始走向世俗化B.说明了士人对神韵意趣的追求
C.反映出士大夫济世救国的情怀D.彰显了画家反传统的叛逆色彩
2022-04-25更新 | 262次组卷 | 8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7世纪中西方科学技术领域的代表著作简表

中国

西欧

时间

作者

代表作

时间

作者

代表作

1578

李时珍

《本草纲目》

1543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1637

宋应星

《天工开物》

1628

哈维

《血液循环论》

1639

徐光启

《农政全书》

1632

伽利略

《两大体系的对话》

1643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介绍地质地貌)

1687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中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3-19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主张:“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民间谚语又说“顷不比亩善”。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A.量力而行B.广种薄收C.精耕细作D.趋利避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