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明清以前的绘画对于“自我”的关注较少。随着文人画审美意识的发展,同时明末思想界逐渐孕育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文人的思想、个性得到了解放,此时画家们高度关注“自我”。慢慢地“我”呈现于画面之中,自画像作品逐渐增多。明清时期,部分士人挣脱“无我”枷锁,画中人物也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助像赞、题记表达自我。苏州人沈周的自画像呈现了眼睛、额头、皱纹和老年斑等更为个性的面部特征。绍兴人徐渭在自画像上写道,“吾年十岁手植青藤”“流光荏苒,两鬓如霜”“合作此图,寿藤亦寿吾”。江南画家唐寅、陈洪绶等也有自画像传世。

——摘编自《中国习画·学术研究》之张怡:《明清自画像浅谈》等

材料二   15世纪以来,意大利人热衷于古典文化,并效法古罗马人定制艺术品以获得不朽荣誉,自画像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的《论绘画》分析了数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画中人物脱离场景,独立呈现。丢勒、提香等人绘制了多幅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到:“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1617世纪后,欧洲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伦勃朗一人就创作了70余幅自画像,莱奥波尔多·德·美第奇则收藏了79幅自画像。

——摘编自巩芹宇《明代中晚期肖像画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肖像画比较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自画像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7世纪欧洲自画像不同于古代中国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022-07-0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在《时务报》和《新民丛报》上发表了大量的时政评论。它们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征服了万千读者,时人将这些文章的写法称为“时务体”和“新民体”。这一现象
A.反映了戊戌变法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B.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
C.印证了报刊成为维新变法的宣传重心D.掀起了文学革命的热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阐释了“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选择人民民主专政以及如何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设的合法性和优越性。据此可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旨在
A.确立七届二中全会主题B.促进三大战役的胜利
C.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指明筹建政权的方向
2022-06-06更新 | 555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椅子》是法国著名剧作家欧仁尤涅斯库的代表作之一,以主人公们在一间空虚禁闭的房间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无聊的游戏与谈话并围着一群不存在的人团团转为主要内容,对话语言呈现出一种不连贯、含义模糊、重复而又支离破碎的特点。该剧创作于1952年,多次上演引起轰动。该戏剧
A.深刻批判揭露了现实的黑暗B.反映了二战后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C.体现了法国民族文化的特点D.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2022-06-05更新 | 429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代《续曹大家女训》有云“士族传写,行于时,妪媚孩提皆通晓”。宋代《袁氏世范》写道“以夫妇之所知能行者语诸世俗,使田夫、幽闺妇女皆晓然”。这反映了唐宋年间
A.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B.家训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C.士族家法学风的严明D.三纲五常规范言行礼仪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A.倡导民主科学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反对愚昧迷信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2022-03-29更新 | 1815次组卷 | 49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6世纪,马丁·路德特别提醒基督徒,对世俗权威的参与是一种崇高的天职。他指出,世俗权力出自上帝的创造和命令,而上帝的创造都是好的,运用世俗权力是对上帝的特别侍奉,因此它对于基督徒甚至比对非基督徒更为适宜。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A.运用世俗权力拓展教会影响B.依托基督教会规范教徒行为
C.通过宗教改革维护信仰自由D.借助上帝权威强化世俗政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超出了旧的经济制度所能够承载的范围;随着社会变革的推进,新式学堂纷纷建立,新式出版机构与介绍西方知识的图书增多。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仅靠教化的作用和世道人心的固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洋务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所采取的解决之道,客观上越来越背离儒家的治国之道,虽说洋务派非有意为之,但它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传统的一元文化模式逐渐解体。

——摘编自齐艳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文化基础研究》

材料二   康有为努力改革的中心目标是以西方为主要模式,以救济中国政治、经济以及学术思想的改变。方法是按照近代西方的样板,以缓进的步调,使古老的中国传统进入近代世界的价值系统。中国的专制必须结束;但考虑到政治发展的阶段,它必须先经过君主立宪制的中间阶段,然后才能达到完全的民主。落后的农业经济必须改为工业经济;私有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化,才是其原动力。在近代生活方式到来之前,必须先有社会与思想上的准备;但本土文化中的有效因子不能一扫而光。

——摘编自萧公权《康有为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一元文化解体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的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评价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孔子认为:“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孟子将其发挥,说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代表广大下层平民利益B.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C.主张通过劳苦达到为仁D.得到统治者的广泛支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B.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2021-12-21更新 | 227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西区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