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图书市场日趋饱和,利润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书坊重新对市场进行定位,选题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戏曲、小说、生活用书的比重越来越大,适应了大众的消费需求。据此可知
A.古代文化传承与创新依赖于印刷术
B.传统经典文化逐渐被通俗文化取代
C.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通俗文化发展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传统社会转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的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019-04-09更新 | 409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宁夏区银川市育才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理解不准确的是
A.“晋人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
B.“唐人尚法”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C.“宋人尚意”是城市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矛盾心理的反映
D.“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
2018-11-15更新 | 30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仲元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2013·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2019-01-30更新 | 1580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3-2014学年湖北荆门市高二下期期末质检历史试卷
5 . 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2019-01-30更新 | 2724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材料二

(2)上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材料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而实用性科学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间是极小的,除非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实用型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从盛唐到明末100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其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近代自然科学建立起来。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虽然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是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编自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自然科学产生的背景以及其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小说在明清时期被社会上层人士看成是“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 “黩载”(正史不记载)。1902 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 系》,把小说提到“文学之最上乘”的崇高地位。小说这种地位的变化反映了
A.市民阶层的进一步扩大
B.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影响的扩大
C.小说政治功能日益突出
D.改良派政治立场发生重大变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文化具有博大的胸怀和超越时空的影响力,在全世界广泛地传播。他的力量无比宏大。中国文化影响力之大与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在文化事业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

材料二   思想的发展和变化常常是后人对前人的思想不断解释的产物,这种解释可能是歪曲、可能是误会、可能是借题发挥,也可能是顺藤摸瓜式的深化。

——《先秦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焚书·答耿司寇》

(1)材料一中,韩素音高度评价了“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请指出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6)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子、董仲舒和朱熹是如何解释和借题发挥孔子的思想的?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李贽是如何看待孔子思想的,并分析李贽这一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
2018-07-12更新 | 1169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5-2016学年吉林松原油田高中高二上期末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