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最初,唐太宗命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科举,后改为礼部待郎,并增加了比隋朝多三、四倍的科目,确定以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算、明书六科为常设科目,唐太宗还规定每年十一月起,至次年三月止,为考试日期,规定所有考生,必须考以《春秋》《左传》《礼记》等儒家经典为内容度贴经,在对外开放政策方面,由中国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新发展的客观趋势,促成了唐太宗时期中外交流的繁荣

——摘编自赵克尧等《唐太宗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治国之策有何特点?分析这些政策对唐朝的影响。

材料二   启蒙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最核心的理论渊源。它认为: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国民或公民应该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权力运行、文化创造等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用;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

——摘编自季卫兵《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取向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主义主张的治国理念。

材料三   在推进国家治理的实践中,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展现了自身的优势。新中国初期,全国各族人民以空前的热情,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在各级政权建设过程中,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毛泽东特别强调,我们应当“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在过渡时期不长的时间里,党和政府迅速组织起有计划的社会建设,顺利完成了“一五”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9%,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0.9%。

——摘自王文《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确立》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治理中如何显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综上,谈谈你对影响国家治理因素的认识。
2021-02-0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太宗为《晋书·王羲之传》撰写传论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王羲之)乎!”并把书法列为科举取士的考量内容之一。此后,王羲之的书法,逐渐取代钟(繇)书而大行于世。由此可知,唐代书法
A.逐渐成为一门艺术B.呈现出一元化趋势
C.发展受社会环境影响D.难以超越前代水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秦代颁布挟书令,禁止私人藏书,著书、掌管藏书只限于史官和贵族。西汉惠帝时,取消此禁令,但当时图书出版还处于抄本时代,社会对图书的需求较少。唐代,大量民间书坊应时而生。到了宋代,各级政府机构刻书、私家刻书、坊间刻书都有很大发展。除儒家经籍外,又遍刻史书、子书、医书、算书、类书和唐宋名家诗文集、文选等。明清刻书,有官刻本,私刻本和坊刻本三种类型。官刻本着重刻经史典集;私家刻本以名家诗文为多;坊间刻本除经史读本和诗文以外,为了满足民间文化生活需要,还大量刻印小说、戏曲、百科大全之类的民间读物。

---摘编自魏隐儒《中国古籍印刷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除宗教书籍外,还出版了许多西方科技书籍、报纸和新式工具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大量书局和译书馆成立,出版了一批关于西方工艺制造以及自然科学理论的书籍。甲午中日战争后,介绍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学说的图书增多,还出现了商务印书馆等民营出版企业。这些民营出版企业影响日益增大,逐渐成为出版界的主体。20世纪初,中国出版事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大批知识分子加入编辑、出版者行列。在众多的报刊杂志中,《新青年》无疑是一面旗帜,成为中国新文化的象征。

——据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出版业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出版业与中国古代相比出现的变化,并概述中国近代出版业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4 . 下图是智利人玛塔创作于1941年的《夜的入侵》。作者曾居法国、美国、意大利,有学者形容其画作如同他在三个大陆的漂泊生活,代表了许多20世纪艺术家作品及其个人经验的巡回流动趋势。这类作品

A.表达了恐惧和混乱B.突出了新奇与刺激
C.寄托了美好生活愿景D.抒发了民族忧患意识
5 . 魏晋时期出现了“每为一字,数体俱入”的趋势,如王羲之“其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这说明魏晋书法艺术
A.注重均衡和谐B.已发展到自觉阶段
C.突出形体结合D.审美与实用相结合
2020-07-2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在评价元曲的用语时指出:“造语必俊,用字必熟,太文则迂,不文则俗,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据此可知,元曲
A.反映的是市民阶层的需求B.与文人画的审美取向相同
C.体现出雅俗共赏的美感D.代表了文学世俗化趋势
7 . 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涵,历代儒家学者均有论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溥爱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

——董仲舒

材料二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培育了一批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重视与民休息的帝王,造就了许多体恤民情、敢于为民请命的贤臣良吏,孕育了众多敢于“为生民立命”、挺身为民众说话的思想家。民本主义理论高度适应了农业化推广、深化的文明趋势:以力农、重农为基调的生民利民主张和平均主义的经济原则,与法家的重农抑商观念相互呼应,推动定居农业和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达到农业化时代的极致水平;序上下、齐万民的教化策略与法家的刑治主义相互整合,······促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升华为农业文明时代最具制度张力与弹性的集权形态;重视民情民意的保民得民理念与墨家兼爱交利思想、法家富民强兵的耕战取向相互补充,形成了管理、凝聚广土众民相对有效的农业化治理模式。

——摘编自刘慧娟《论中国的民本思想》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与孟子的民本思想有何不同,并分析董仲舒这一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021-01-25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传统儒学是把天看成是一个有意志的天,荀子认为天是一个自然的天、物质的天。荀子的这种思想明显受到道家天道观的影响,但又扬弃了道家天道观神秘主义的成分。这反映了
A.文化氛围由活跃转为沉闷B.荀子背离了儒家的核心观点
C.荀子顺应了思想合流的趋势D.荀子思想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021-01-14更新 | 248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将“饮酒至酣”注释为“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注释为“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
A.学术思想适应时代转型B.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
C.科举改革影响书籍出版D.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
2020-12-23更新 | 179次组卷 | 39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段材料表明的正确含义
A.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趋势融合
C.东亚发展吸取了西方文明和儒家文化
D.儒家学说对于东亚文明不起什么作用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