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51 道试题
1 . 下表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朝鲜战争
(1950—1953)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参与美国组织的
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不支持甚至批评
美国的中东政策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
联合国对伊动武
A.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要求摆脱美国控制
B.美苏两极对峙,损害西欧利益
C.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D.美国对西欧的支持,使西欧有强大的后盾
2024-03-2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出口贸易中工业制造品占89%。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英国的贸易伙伴,除了欧洲国家外,主要是美洲国家及其殖民地。英国的出口工业商品,从日常消费品到各种机械设备,几乎无所不包。由于英国商业信息灵通,往往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购买到美洲和东欧的小麦和玉米、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肉类、中美洲的热带物产、马来西亚的锡、南美洲的铁等。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版)》

材料二   1870﹣199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每位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单位:小时)

年份

英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1870年

2984

2941

2964

2945

1913年

2624

2584

2605

2588

1950年

1958

2316

1867

2166

1973年

1688

1804

1717

2042

1992年

1491

1563

1589

1876

——摘自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者》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的变化趋势,概述其变化的原因。
昨日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3 . 【西方近现代法律】

材料一:18世纪中叶,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通在一场演讲里强调,把懂得法律的价值和知识视为有教养的一种标准或绅士的一种风采。在北美大陆,通过独立战争前的政治辩论和独立战争期间的思想传播,欧洲思想中的自由与法治的理论转化成了北美民众普遍的思想意识。布莱克斯通的著作被殖民地奉为“法学必读之书”。潘恩在《常识》中提道:“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这本小册子迅速在北美的居民和军队中广为传阅。

——摘编自仙慧丽《西方法治生成路径的探析》

材料二: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议会作为立法机关的地位实际下降了,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立法。为应对此变化,当代西方国家议会趋于在统一掌握立法最终审议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广泛采用各种更灵活的立法形式,且越来越重视其民主监督功能的发挥,以期一方面强化政府立法的民主保障,加强对政府立法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议会制度,以实质性地强化其立法审议和立法监督能力。美国70年代国会改革,通过立法加强国会对战争权力和预算的控制,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等。

——摘编自王保民《西方国家议会立法改革趋势之探析——兼论政府在立法中的功能角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律书籍在北美殖民地流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西方国家立法建设的特点。
4 . 下图为20世纪50~70年代,苏联中央和各加盟共和国财政预算支出占预算总支出比重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繁荣B.苏联解体趋势已见端倪
C.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D.国家经济结构渐趋合理
5 . 如下图是美国作为主要发起方的经济制裁次数及效果趋势图。它表明(     
A.多极化趋势加强削弱了美国制裁效果B.曲线变化反映美国霸权的确立与动摇
C.二战后单边主义制裁取代了多边制裁D.制裁的次数和成功率一直呈正比关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天的经济学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定义基本有三种:一是把经济全球化描述成过程,即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流动加快的趋势,以及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和影响不断加深的过程;二是把经济全球化看成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对世界经济的支配和控制的过程;三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共同遵守的经济规则,最突出的表现为市场经济规则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得到推广。

全球化是一种辨证的过程,因为它不是把一系列变化总括起来按照一个统一的方向来行动,而是由相互对立的趋势构成的。全球化过程中,新制度的形成受到行为体数量权力结构、利益分配、执行效率等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岳长龄《西方全球化理论面面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全球化”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2-31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4·四川成都·三模
名校
7 .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贸易自由化趋于停顿,以非关税壁垒为主导、区域化壁垒加强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废除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停滞
2024-04-23更新 | 19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训练(七)历史试题
8 . 下表所示为1867——1894年中国茶、丝的出口状况。对表中所列“大宗”商品出口变化趋势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是(     
年份出口总值/千海关两茶叶生丝
担数/担货值/千海关两比重/%担数/担货值/千海关两比重/%
1867—186958 0411 427 63632 52656.0450 27318 25031.44
1870—187466 7201 635 51235 15352.6962 01522 46833.67
1875—187971 3321 875 50834 39348.2273 29022 29531.25
1880—188470 8042 051 00732 23645.5369 03218 87526.66
1885—188983 4842 108 73530 87336.9876 66319 67723.57
1890—1894107 0831 744 25029 21827.2895 44425 79724.09
A.产业结构的转型B.民族工业的兴颓
C.自然经济的比重D.海外市场的竞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代节假日概况

汉代
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除此之外,一年中还有腊日、伏日、元日、社日等节庆假日

唐代
永徽二年,改“五日休沐”为“十日休沐”,谓之“旬休”;一年共有53天的节庆假日,包括皇帝的生辰放假三天,佛诞和老子的诞辰各放假一天

宋代
官吏的日常休假,沿袭唐代,仍是十日一休沐。宋代一年有54天节庆假日,最长的是新年和冬至,各放7天。宋代不认同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

元代
在公休事宜上一改宋代旧制,虽保留了“十日一休沐”的旬假制度,但节假日骤然大减,共计16天

明代
取消唐宋以来官员的旬休制,代之以一月一休制。公假较元代进一步缩减。明代将大部分传统节假日都取消,只保留元旦、冬至、元宵三节休假

清代
清代基本沿袭明代公休制度,在此基础上取消例行的日常公休,将冬至、元旦、元宵三个法定节日休假串联,谓之“封印”休长假

——据杨联陛《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等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古代节假日变化的一种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趋势准确,阐释清晰,逻辑严密)
10 .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兵学提倡“以礼为固,以仁为胜”,主张“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而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的兵学则强调“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舍为变”。这一变化表明(     
A.儒学社会地位下降B.传统价值观念改变C.法家农战思想盛行D.国家统一趋势加强
2023-11-24更新 | 41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省重点高中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