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0 道试题
1 . 战国前期,“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学派争论如同“水火”。战国后期,荀子提出“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的主张,韩非子的学说兼采道家之长。由此可见,战国后期诸子学说
A.相互争鸣论战的特点B.随着社会转型走向没落
C.呈现出融合的趋势D.原本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2 .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浩瀚长河中,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适用于天上的星球,揭示了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使人们豁然;原来自然界也是按照某种法则运行着。这就动摇了经院哲学中将宇宙秩序归结为上帝安排的说法,神学必须再给科学划分出一大部分地盘。

——任世江著《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清政府邮传部也感到十分振奋……邮传部批难免费将车票分送各界,票上书明:“自九月十日起,至月底止,不拘何日,得免费乘车来回一次。”在此期间,自丰台至张家口,往来客商,无论从何处上车,一概免收车票,既运送货物,亦不取车价,以留为中国自款造路之大纪念。

——《詹天佑传》

材料三   地震地质工作不仅可以圈定地震的危险区,为地震预报开辟道路。同时,还可以找出相对“稳定”的地区,即“安全岛”。这个工作很有意义,它是选择建设基地的开路性工作,应该走在基本建设的前面,这样就能直接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布局服务。在建设中我们就可以选择比较安全的地带或者遭到地震可能性最小的地区进行施工,减少基本建设费用,减免地震带来的危害……我看了一点外国资料,没有人走这条路。我有这样的信心,在对构造体系活动性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地应力的方法去探索地震预报,这是走中国自己的道路。虽然是根据有限的经验,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沿着这条道路去摸清震中的分布,并探索它发展的趋势,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李四光全集》第七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历史意义。
(2)“中国自款造路之大纪念”指的是何事?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四光是如何开展地震预报工作的。在李四光看来地震预报有何意义?
2021-03-0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战国时期思想环境相对自由
2021-09-09更新 | 1303次组卷 | 42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市下关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微班进京,道光年间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成为中国的国粹之一.对于清中叶后京剧能终结“花雅之争”的原因,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西方文化传入的趋势B.京剧具有完备的戏剧形态
C.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D.京剧蕴涵更多的文化价值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初黄老思想家对法家理论采取了较为理性的态度,既批判严刑苛法对社会关系的破坏作用,又认识到立法制刑、悬赏设罚具有明辨好恶、审察奸邪、消弭祸乱的积极意义。所以,汉初提出“法随时变”的观点。当时社会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所以最适应现实的法律状态是约法省刑。汉武帝时期是从黄老道法向儒法转变的过渡期,汉初几十年的儒学复兴及汉武帝的提倡使得这一时期儒家思想的社会地位逐步提升,进而形成风气是不争的事实。此时期儒法两家还未能相互吸收整合完毕,正处于独立于彼此的阶段,表现为被后世所诟病的“阳儒阴法”状态。汉宣帝时,宣扬“汉家历来以霸王道杂之”,充分表现了儒法由外在彼此独立向内在一体发展的趋势。

——摘编自李巍涛《“法与时转则治”:汉代法律思想的嬗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法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至汉宣帝时期法律思想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最初,唐太宗命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科举,后改为礼部待郎,并增加了比隋朝多三、四倍的科目,确定以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算、明书六科为常设科目,唐太宗还规定每年十一月起,至次年三月止,为考试日期,规定所有考生,必须考以《春秋》《左传》《礼记》等儒家经典为内容度贴经,在对外开放政策方面,由中国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新发展的客观趋势,促成了唐太宗时期中外交流的繁荣

——摘编自赵克尧等《唐太宗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治国之策有何特点?分析这些政策对唐朝的影响。

材料二   启蒙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最核心的理论渊源。它认为: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国民或公民应该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权力运行、文化创造等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用;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

——摘编自季卫兵《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取向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主义主张的治国理念。

材料三   在推进国家治理的实践中,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展现了自身的优势。新中国初期,全国各族人民以空前的热情,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在各级政权建设过程中,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毛泽东特别强调,我们应当“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在过渡时期不长的时间里,党和政府迅速组织起有计划的社会建设,顺利完成了“一五”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9%,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0.9%。

——摘自王文《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确立》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治理中如何显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综上,谈谈你对影响国家治理因素的认识。
2021-02-0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太宗为《晋书·王羲之传》撰写传论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王羲之)乎!”并把书法列为科举取士的考量内容之一。此后,王羲之的书法,逐渐取代钟(繇)书而大行于世。由此可知,唐代书法
A.逐渐成为一门艺术B.呈现出一元化趋势
C.发展受社会环境影响D.难以超越前代水平
8 . 624年,唐太宗平高昌、宴百寮,加奏《高昌乐》,始成宫廷十部乐,其中除燕乐、清乐两部外,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等八部都是外国传入的音乐。中亚国家石国、康国的胡旋舞、胡腾舞和拓枝舞也传入长安,为唐人所喜爱。上述现象体现出当时
A.三教合流趋势的形成B.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大
C.自信开放的文化情怀D.民族融合高潮的出现
2021-08-06更新 | 626次组卷 | 14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模拟(一)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权势转移”逐渐完成,近代中国开始被“尊西趋新”的趋势所主导,渐渐,西学开始成为支配人们行动的主要凭借,中国士大夫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改变了思维方式,开始了对传统的新定位,结果也就导致时人眼中的传统地位大大下降。西方长期冲击的效果终于凸显,中国根本逐渐丧失,知“新”而不再求温“故”,只有破“旧”才能立“新”,近代中国社会在付出极大代价后终于开始“走出中世纪”!

——摘编自张仲民《走出中世纪·中国中心观·权势转移》

材料二   欧洲在走出中世纪的时候,曾经纷纷划定了保护性的国界和种种壁垒以利于自身的发展,而到19世纪,这些国界和壁垒已渐渐成为各国进一步扩张的障碍,于是便产生.了拆除一些不利于“自由贸易”的壁垒的想法。当然还远远不是打开国界,而是寻求一种为“自由贸易”打开通路的办法。英国首先出现了自由贸易派。这股风吹到西欧大陆,企业家、银行家们推动了各西欧国家的经济扩张。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走出中世纪”在思想文化上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出中世纪”的影响。说明中欧“走出中世纪”的不同之处
2021-01-21更新 | 24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秦代颁布挟书令,禁止私人藏书,著书、掌管藏书只限于史官和贵族。西汉惠帝时,取消此禁令,但当时图书出版还处于抄本时代,社会对图书的需求较少。唐代,大量民间书坊应时而生。到了宋代,各级政府机构刻书、私家刻书、坊间刻书都有很大发展。除儒家经籍外,又遍刻史书、子书、医书、算书、类书和唐宋名家诗文集、文选等。明清刻书,有官刻本,私刻本和坊刻本三种类型。官刻本着重刻经史典集;私家刻本以名家诗文为多;坊间刻本除经史读本和诗文以外,为了满足民间文化生活需要,还大量刻印小说、戏曲、百科大全之类的民间读物。

---摘编自魏隐儒《中国古籍印刷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除宗教书籍外,还出版了许多西方科技书籍、报纸和新式工具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大量书局和译书馆成立,出版了一批关于西方工艺制造以及自然科学理论的书籍。甲午中日战争后,介绍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学说的图书增多,还出现了商务印书馆等民营出版企业。这些民营出版企业影响日益增大,逐渐成为出版界的主体。20世纪初,中国出版事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大批知识分子加入编辑、出版者行列。在众多的报刊杂志中,《新青年》无疑是一面旗帜,成为中国新文化的象征。

——据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出版业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出版业与中国古代相比出现的变化,并概述中国近代出版业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