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为西汉某时期丞相出身的统计图。其变化反映出
A.重视教育,书院大量兴起B."推恩令"使白衣卿相迭出
C.儒学的政治影响力加强D.注重人才出身的察举制改革
2022-06-06更新 | 781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封建制度建立与巩固-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
2 . 北宋初年,私人讲学的书院大量产生,陆续出现应天府、岳麓、白鹿洞、嵩阳、石鼓等著名书院。但到北宋仁宗末年,朝廷直接向州学派出教授,削弱书院和县学,北宋前期较有影响力的书院全部消失。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仁宗时期
A.理学官方地位确立B.书院脱离社会需要
C.地方官学得到发展D.私人书院基本消失
2022-06-01更新 | 433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为历史文献对先秦至两汉不同时期儒生区域分布状况的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献记载内容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共列录先秦时期儒生七十七人,其中齐鲁人四十五人,约占58.44%;卫宋陈楚吴人十二人,约占15.58%;秦人二人,约占2.60%;籍贯不明者十八人,约占23.38%。
《史记·儒林外传》共列录西汉前期著名儒生三十九人,其中,齐鲁人二十八人,约占71.79%;燕人、砀人、温人、广川人、雒阳人共计七人,约占17.95%;籍贯不明者四人,约占10.26%。
《汉书·儒林传》综合西汉一代著名儒生的区域分布,齐鲁人占45.60%,其他地区约占46.11%,籍贯不明者约占8.29%。著名的儒学学者中,有远至蜀、淮南、九江、江东,甚至苍悟的。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三辅(京畿地区)名儒约占总数的5.18%,三河(畿辅之地)名儒约占总数的5.70%。
《后汉书·儒林列传》东汉著名的儒学学者,齐鲁人约占36.36%,其他地区约占63.64%。其中,关中学者约占6.82%,河南、河内、南阳学者约占7.95%,会稽、九江、豫章学者约占6.82%,巴蜀学者约占10.23%。

根据材料指出从先秦到两汉儒生区域分布变化呈现的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022-05-10更新 | 486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2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时期)(测)-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与就业

材料一   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变动,三次产业比重次序已经由一、二、三次产业顺序转移到三、二、一次产业顺序,由此,也导致了就业结构的变动。农业经济时代,第一产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战场;大批新兴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兴起和部分传统产业的衰落,使依靠智能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大量传统劳动岗位将“消亡”。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在制造业中从事一线生产的蓝领人员在逐步减少,白领人员在日渐增多。

传统的就业观主张的是一种刚性而狭义的岗位就业,而新就业观主张的是一种弹性而广泛的社会就业。借助计算机网络人们纷纷从工厂和办公室走出来,工作家庭化和工作非城市化(人们的工作地点不再集中在城市)成为现实。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些公司实施了非全日制工作制度,人们不再拘泥于一个工作岗位,兼职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工作的机会增多,小时工、临时工、兼职工大量出现。

——杨卫《高科技产业对就业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历的一轮新技术变革破坏了约4000万个传统岗位,但新经济同时创造了大约5000万个岗位,在就业转换的短期“阵痛”中实现了就业扩大。目前中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顺应新技术革命加速结构转变的战略举措,一方面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短期可能损失数百万的传统岗位,但同时加快实施“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战略,预期能够带动数千万的新岗位。

——张车伟王博雅高文书《创新经济对就业的冲击与应对研究》


(1)总结近代以来就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变化的要素。
(2)指出新技术变革对当今就业形势的影响,并谈谈你对提高就业水平的建议。
2022-05-26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20-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对“焚书坑儒”评价问题,传统观点认为:虽粗暴,但起到了巩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有人提出“焚书坑儒”虽对统一思想、巩固政权有一定的作用,但手段毒、效果微、不良影响久远。这说明
A.历史事实无法完整准确还原B.史学研究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C.学术辩争能够推动史学研究D.研究者的阶级立场影响研究结果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严复(1854年-1921年),1877年,严复作为首批清朝海军留学生之一,前往英国学习先进的海军技术。当时,英国处于发展的全盛时期。其先进的文化理念、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对严复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认为不能单单只学习技术。而应以更深刻的视角看待民族救亡问题。此后,严复废寝忘食地探索西方资本主义各个领域的思想学说,寻找西方列强富强的根原。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覆灭的惨剧深深刺痛了严复,于是,他开始翻译和介绍西方的先进思想,著书立说意图唤醒沉睡的国人。1897年,严复空成了其译著《天演论》,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了浪潮。严复翻译《天演论》并非为阐释生物学领域的进化意义,而主要是出于民族救亡的目的,借助自然界的生存发展规律解释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摘编自王丽泽《严复民族救亡思想研究》

材料二   商务印书馆创建于1897年,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已任。严复翻译的大部分著作都在该馆出版。尤其是《天演论》,至1927年共印行32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当时中国人“开眼看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商务印书馆还非常重视教科书的出版。虽然当时还是清朝,但在这些教学作品中无一“忠”或“君”字,而是体现出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这无疑促进了观念的极大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助产”和保卫了辛亥革命。商务印书馆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如蔡元培、叶圣陶等都曾在这里工作。

——摘编自张守涛《那时的商务印书馆》


(1)据材料一,阐述严复救亡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该变化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留学生及出版机构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古希腊传统精英观念认为,只有出身高贵的贵族精英才拥有知识和德性;后来民主政治者则相信普通民众拥有德性、智慧和能力参与城邦政治,这一新观念得到智者学派的热情支持。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公民大会地位的提高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贵族世袭特权的动摇D.理性主义的出现
8 . 在中世纪,人们普遍认为上帝是宇宙的中心,人不过是神的附属;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则借鉴了培根的知识分类方法,按人的心智能力来划分知识,用人的视角展开对世界的认识,组织编纂了《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这一变化表明
A.人类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
C.人类的理性精神与中心地位得到彰显
D.人们已经摆脱了宗教禁欲的精神束缚
2022-02-17更新 | 608次组卷 | 15卷引用:二轮拔高卷02-【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
9 . 圣母玛利亚作为基督教《圣经》故事中耶稣的母亲,在基督教的文化中具有重要含义,其象征着圣洁、怜悯与正义,在基督教中的地位仅次于基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料时期作品特点
公元4世纪以来,大量的圣母形象出现在宗教艺术作品特别是宗教绘画作品中!如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镶嵌画《圣母子》圣母形象属于呆板的宗教形象,表情冷漠超然,流露着悲伤的情愫,表现痛苦、悲泣的风格,其头部有圣光,以此表达神性
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圣母形象被大量描绘,出现大量相关绘画及雕塑作品,如马萨乔的作品《圣母加冕》与《三位一体》,达芬奇的《岩间圣母》,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等等画家在民俗生活中寻找素材,圣母逐渐开始转变为凡人妇女的形象,拥有凡人妇女的温柔与亲和。艺术家们也试图营造温馨的画面,使得神的形象更加接近凡人并拥有凡人的情感,这一时期的圣母形象被称为“谦卑圣母”
20世纪初,法国神父雷孟诺接掌中国河北省清苑县东闾村天主教堂,他请一位法国油画家创作了第一幅中华圣母像该圣母像设计原则如下:第一,要着中国皇后服装,使中外人士一见,即认可有中国皇后的华贵气派;第二,要有圣母玛利亚的慈善面貌,且头戴皇冠,以表示玛利亚为天地之元后;第三,圣母要抱耶稣,而仍保持中国之端庄严肃的风格,以表示天主之母的崇高地位
(1)根据材料,概括圣母形象变化的特点。
(2)以“圣母形象”为探究主题,对上述三则史料进行辨析。
2022-05-02更新 | 234次组卷 | 4卷引用:5月29日——材料概括类主观题型练-2022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安史之乱平定前后,朝廷内充满着对“贰臣”的同情,舆论把主张严惩逆官员的崔器视为酷吏。而清人赵翼说:“堂堂大一统之朝,食禄受官,一旦贼至,即甘心从贼,此而不诛,国法安在?”这种变化反映了
A.唐代意识形态管控松弛B.清代品评人物的标准苛刻
C.理学对纲常观念的强化D.明清时期进步思潮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