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梁启超在《中国之武士道》一书中,列举先秦时期武勇精神的典型70余例,要我同胞扬古人自强遗风以兴国强民。孙中山指出:"夫将欲图国之坚强。必先图国民体力之发达。”江泽民在1997年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干秋”。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体育思想的发展演变体现了
A.传承性和竞技性B.时代性和人民性C.人民性和竞技性D.娱乐性和传承性
2 . 某学者认为:“他们宣布摒弃教会与圣经的统治权,却暴露了自己对自然与理性之权威的迷信,他们硬毁了天堂却期盼一个完美人类未来。”材料中的“完美人类未来”是指
A.开启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先河B.打破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C.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D.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
2021-01-16更新 | 28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5世纪,意大利的宗教纪念活动中,教士的游行队伍与俗人一样色彩绚丽,豪华的法衣和铮亮的银圣器与俗人的队伍争奇斗艳,明显地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认同感。这反映了
A.人文主义得到传播B.宗教改革解放思想
C.启蒙思想影响巨大D.工业革命改善生活
2021-01-16更新 | 28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列强在蒙古、西藏、新疆地区策划分裂活动,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开始出现。中华民国成立后,“五族共和”成为传诵一时的口号。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第一次使用了“民族复兴”一词,并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复兴”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1935年国民政府设立民族扫墓节,1937年国共合祭黄帝陵。

——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材料二 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奋起抗英;中法战争中,冯子材以七十高龄和法军拼杀;甲午战争时,邓世昌血染黄海。为改变中国现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把轮船、火车、手表、望远镜等西洋技术看成“正正堂堂之技”。郑观应主张“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康有为发表的《物质救国论》,界定了“物质学”即科学的概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李大钊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开展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以救治国人心理上、思想上的疾病……

——摘编自缪克成主编《民族精神》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华民族观念变迁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反映出
A.时人主张推行全盘西化B.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发生变化
C.救亡图存压倒思想启蒙D.时人对民族复兴的不懈求索
2021-01-15更新 | 30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曾国藩评价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对王阳明“开出新风气”的思想理解准确的是
A.强调自身的领悟与修习B.心学否定排斥佛道思想
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传统儒学权威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古希腊古典初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量关系是万物的基本属性,和谐的比例关系与美是互通的。古典全盛期的苏格拉底对比例的看法却不是基于事物固有的尺寸大小,面是着眼于事物与人的目的是否相符,符合则是美的。美学现念的变化反映了古希腊
A.否定神的权威B.人文精神的觉醒C.出现学术争鸣D.自然科学的衰落
8 . 有学者认为,拉斐尔的圣母像本身并未提出旗帜鲜明的主张,但仍是特定时期"世俗理想战胜基督教修道院最突出的艺术表现之一"。材料说明
A.民众普遍放弃了对上帝的信仰B.反封建斗争缺乏成熟思想引领
C.世俗统治者热衷于向教会夺权D.资产阶级着眼于摧毁封建制度
2021-01-05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有关平等观的对比表

——摘编自王培培《卢梭平等观与马克思平等观的比较》、冯沽《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10 . 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历史研究中历史分期是一项重要工作,关于“中国近代史起点”问题,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均有或明或暗的交锋,至今依然并未消歇。最具影响的观点主要有如下三种。

关于中国近代史起点的最具影响的观点


——整理自赵庆云《何为近代一中国近代史时限问题讨论述评》


(1)关于中国近代史起点存在多种观点,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的理由。
2020-12-2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