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孙中山先生站在那个时代的潮头,与时俱进,在屡次斗争失败之后,总结经验与教训,1924年,确定了“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一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联合斗争
④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③④
3 . 下表为1902~1904年中国译书统计简表。据此分析,当时(  )
A.日本对华文化侵略不断加深
B.“中体西用”的思想遭到彻底否定
C.民主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D.救亡图存的路径发生重大变化
4 . 唐代书法艺术“尚法”,积极浪漫且感性,楷书、草书多样发展,法意相参;宋代书法艺术“尚意”,向内收敛,消极沉静,理性行书大兴,以闲适为主调,意趣兼备。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
A.理学思想的影响B.书法技巧的成熟
C.政局变动的频繁D.商品经济的发展
5 . 西周至春秋时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但到了战国时“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A.世袭制瓦解B.社会的转型C.士阶层崛起D.律法的严苛
6 . 牛顿的研究使哥白尼关于天文学的设想不再只是一个假说,而是成为了在物理学和宇宙论上都可信的实情。这个变化
A.以科学实验为基础B.是科学事业长期发展的结果
C.说明神学束缚消失D.得益于数学表达形式的运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后汉书》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然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纸,絮——苫也”,即纸是以絮为原料,苫为工具所制得。由此可推知
A.纸是缣帛用于书写时的别称B.许慎所记与蔡伦造纸相吻合
C.东汉时期造纸原料不断变化D.两者所说的纸可能并非一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清侠义小说一改唐传奇中侠客孤身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的游侠形象,将侠客与政治、国家紧密结合起来,侠客既要下报百姓,更要上报国家。这一变化反映出
A.文学创作强调伦理教化功能B.明清小说彻底摆脱唐传奇影响
C.明清小说呈媚俗功利化倾向D.主流价值观深刻影响文学创作
9 . “单数的启蒙运动”研究越来越受到挑战,“复数的启蒙运动”研究逐步成为共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主义认为: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政府应主导实施国民教育,培养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精神以及热爱民族国家、民主政治的合格公民……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和治理,而且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摘编自季卫兵《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取向及其影响》

材料二   长期以来,西方谈及启蒙运动基本上言必称法兰西,乃至在20世纪60年代彼得·盖伊还宣称:“尽管18世纪有诸多哲人,但仅有一种启蒙运动”。“复数的启蒙运动”是波科克明确提出的概念术语。在波科克看来:“启蒙运动是在许多形式中发生的,单一的定义和历史只是它的一个部分,而且我们最好考虑到启蒙运动有一个家族。”一般认为,18世纪的启蒙运动虽以法国启蒙运动最具影响,但苏格兰启蒙运动、美国启蒙运动和德国启蒙运动亦各具特色。苏格兰启蒙运动生发于宗教改革与“光荣革命”之后,被视为一场“后革命”时代社会转型的思想启蒙;而德国启蒙运动被认为具有强烈的“去法国化”倾向,其核心被认为是对德意志民族意识进行启蒙。这样研究有助于克服对启蒙运动同质化、简单化理解的思想倾向,深刻把握启蒙运动的差异性、民族性,树立“复数的启蒙运动”的理念。长期以来,对于启蒙运动历史贡献的认知也是相当偏狭的,思想启蒙总是与政治的解放、政治革命联系在一起,启蒙运动不同程度上沦为政治解放的奴婢,而忽视了启蒙思想对“生活的政治”的引领。

——摘编自项松林李虹《18世纪启蒙运动比较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启蒙主义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格兰、德意志启蒙运动各自的民族特色。相比“单数的启蒙运动”研究,“复数的启蒙运动”研究视角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复数的启蒙运动”研究意义。
2021-02-0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6年,陈独秀撰文将明中叶以来中国所发生的变化分为七期,第七期是“民国宪政实行时代”,强调“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不得不待诸第七期吾人最后之觉悟”原因在于“伦理思想,影响于政治,各国皆然,吾华尤甚”。陈独秀此番言论意在
A.说明思想启蒙对民主政治的影响B.纠正辛亥革命中的过激倾向
C.改造并发扬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D.赞扬民主宪政建设成果硕大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