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
14世纪欧洲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4-01-24更新 | 71次组卷 | 26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晚清宫廷对铁路的态度经历了从“力为拒绝"到“酌量试办",再到“毅然兴办",最后到“定计兴办"的转变过程,铁路建设作为富强要政,自此成为清政府的基本政策。在这个过程中,外臣对铁路的态度较早地发生了变化,最高当权者的态度在逐渐地改变,铁路试办、兴办的阻力主要来自廷臣。“定计兴办"铁路政策的确立,表明了晚清宫廷顺应世界铁路建设潮流的姿态和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寻求富强之策的意愿,说明了晚清宫廷的总体思想动态已有所改观。

——摘编自朱从兵《晚清宫廷的思想动态与铁路兴办(18651889)》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铁路在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铁路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路网建设规模持续增加。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为2.18万千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整体上呈现出发展加快的趋势。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3.9万千米。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5万千米,高铁营运里程位居世界第一,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在路网形成规模后,高铁运营绩效良好,部分高铁客运线路已经开始盈利。

——摘编自伍业君《新中国铁路发展成就回顾、经验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政府对铁路建设态度变化的原因,并分析这一变化的本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以及从中得到的认识。
2022-01-0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历史教授章百家认为:在新中国第一阶段的外交中,关于如何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既可以看到主张和平共处的观点,也可以看到坚决同“帝、修、反”斗争的观点,其结果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日趋激进,直到70年代初发生戏剧性的转折。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外交基本方针得以改变B.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
C.国际格局已发生了根本变化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2021-09-27更新 | 1138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法和律自古以来就不同。夏、商、西周直至春秋时期称法律为刑;春秋战国之际,改称法律为法;商鞅变法时进一步改法为律。此后,自秦汉至明清,除宋朝律典称刑统,元朝称通制、条格等外,其它各个朝代基本都称法律为律。古代“刑→法→律”演变趋势的合理解释是
A.反映法律名称的变化B.表明社会的本质变化
C.体现法律制度的发展D.说明治国思想的质变
2021-05-12更新 | 937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66年左宗棠奏称:“闽省产茶,……行销又以外洋商贩为大宗,…故闽茶必专恃洋商而洋商不专恃闽茶。”80年代以后,福建茶叶出口开始呈下跌趋势,茶农亏损、茶园荒。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福建茶叶营销方式弊端B.欧美的茶叶需求量减少
C.西方列强主导世界市场D.国内各地茶市无序竞争
2021-05-09更新 | 367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元代岁收各地粮数。表中所述现象的出现
地区岁收粮数地区岁收粮数
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等地227万1449石甘肃6万586石
辽阳7万2066石云南27万7719石
河南江北259万1269石江浙449万4783石
陕西22万9023石江西115万7448石
四川11万6574石湖广84万3787石

A.增强了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B.助于促进人口地域分布变化
C.源于高产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D.大大缓解了严重的人地矛盾
2021-03-17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已婚妇女通常处于夫权的支配之下,《十二铜表法》规定:“(我们)的祖先认为,甚至成年女子,因其生性轻佻,也应予以监护。”而在罗马帝国时期,妻子事实上成为自己的主人,她几近独立于家父,在法律层面上独立于丈夫,她能够提起诉讼,自由地持有和处置财产。这一变化表明
A.妻子的行为能力得到了拓展B.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的趋势
C.男女平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D.丈夫对妻子的优越地位消除
2021-06-06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间竞争的重心从一种外在的占有(如两次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领土与资源的战争和两极时代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转向内在的参与(如对以信息为代表的高技术的掌握与开发,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与能力等)。这一变化说明-
A.国际竞争方式更具迷惑性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
C.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加深D.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2021-06-04更新 | 426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艺术班)
9 . 1990年,发达国家进出口额分别占世界进出口额的75%、72%,发展中国家进出口额分别占世界的25%、28%;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额比例虽有变化,但幅度始终低于5%。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B.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的阻力加大
C.世界经济开始出现全球化趋势D.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遭到了破坏
10 . 整关税是各国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1979年美国总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变化示意图


——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统计数据整理

材料二   1934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罗斯福政府提交的《互惠贸易协定法案》。该法案授权总统对外谈判缔结互惠贸易协定,并可根据协定修改关税税率,上下幅度可达50%。1934年到1939年,美国先后与28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该法律(《互惠贸易协定法》最初有效期为3年,以后延长了11次,直至1962年才失效。

——据金卫星<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探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1929-1935年美国关税变化趋势。结合所学说明变化原因及其对世界造成的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1934年关税调整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的启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第二波峰期出现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关税调整对世界贸易发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