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论语》载:“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成书于战国末期的《管子》中写道:“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
A.宗族伦理观念
B.“天人感应”学说
C.中央集权理论
D.“大一统”思想
2017-10-11更新 | 2258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
2 . 张亮采在《中国风俗史》中指出:“但学风之提倡于上者,民之受之,犹在被动地位,不如濂洛关闽诸儒之自行集徒讲学,转足以正人心而维风化也,故宋末忠义之气,实胚胎于讲学诸儒。”据此判断,张亮采认为
A.宋代儒学教育注重提升个人的素养
B.私人讲学之风在宋代最盛行
C.理学最初形成于宋代的私人讲学中
D.民间讲学更易塑造忠义气节

4 . 有学者认为:宋代不仅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而且具有其特殊的认识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北宋兴起的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缺)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一道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材料三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和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该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即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夕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后之人主,既得天下,惟恐其柞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属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黄宗羲把批判矛头分别指向了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思想?

(2)材料二中,“秦变封建而为郡县……汉建庶孽……宋解方镇之权”分别是指哪些事件?

(3)黄宗羲的思想实质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6 .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

材料二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王夫之

(1)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是什么?

(2)综合本课所学知识,小组合作探究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李贽自称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异端”,下列与此不符合的是
A.“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B.“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
C.“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
D.“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同一侠耳”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仁者,爱人。”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三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并说明其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借鉴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中对普罗泰格拉观点的发展之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4)根据上述材料,从思想和政治两方面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9 . 春秋战国时期的先哲们对人的道德有什么要求?能找出一两句格言,与苏格拉底的道德说教进行对比吗?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1987—2015年公益广告主题的变迁
时间公益广告的主题
1987~1995年《公共走廊呼咦公共道德》《还是排队上车好》《喝酒四部曲》《敬老爱幼家庭和谐》《交通安全系列》《儿童礼貌教育》《希望工程》《戒烟有三关》等
1996~1998年《下岗再就业》《抗洪救灾》等
1999~2002年《知识改变命运》《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将爱心传递下去(洗脚篇)》《爱我中华再创辉煌》
2003~2009年《弘扬民族精神共同抗击“非典”》《新北京新奥运》《爱心传递篇》《抗震篇》等
2010~2016年《孝道文化篇》《环境保护篇》《核心价值观》《筷子篇》《门》《你好2017》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