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下表是西方人对自然法的认识简表,从表中提取至少三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0-10-06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卓越联盟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全国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郑利霞《课程观的历史演进论略》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3 . 十八世纪法国一桩普通的民事案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法国的图鲁兹有一位颇富声誉的商人,名叫卡拉斯,是个虔诚的加尔文派新教徒,儿子安东尼原来信奉新教,据说后来打算改信天主教。安东尼性情抑郁,总是落落寡欢。1761年10月13日晚,安东尼吊死在自家门框上。尽管没有人能够确切地证明安东尼要改变信仰,更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卡拉斯一家人“谋杀”了安东尼,但是案件落在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法官大卫的手里,在天主教修士们的煽动下,信奉天主教的民众群情激奋,纷纷指控卡拉斯一家。结果图鲁兹法院在没能拿出有效证据的情况下,宣判卡拉斯有罪:处以车裂,家产没收,1762年执行。时年68岁,正流亡于日内瓦的伏尔泰了解了事情真相以后,立刻着手为卡拉斯案的平反进行辩护。经过四年不懈努力,巴黎法院最终撤销原判,赔偿、抚恤卡拉斯夫人。


结合欧洲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卡拉奇冤案及其平反”中选取一个角度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0-06-20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高三历史4-5月模拟试题汇编-专题27文化史综合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据此可知
A.朱熹坚持践行“格物致知”理论
B.儒家思想渊源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科技发展为儒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D.理学思想极大地促进古代科技发展
2019-03-12更新 | 3126次组卷 | 3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1次月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在启蒙运动中,哲学家只占少数,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却在启蒙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些虽没有哲学著作的启蒙学者,也奉行着大体一致的哲学信仰。这主要是因为
A.自然科学尚未完全成熟
B.哲学家的成就最突出
C.哲学革命是运动的目标
D.批判宗教神学的需要
2019-02-22更新 | 2447次组卷 | 21卷引用:专题11 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政治文明-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梁启超说:“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以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下列主张与梁启超意图相似的是
A.民为邦本B.天赋人权C.人民主权D.社会契约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刊印的书籍,从存世情况来看,其数量远超宋元本,而且大多数的宋元本都有明代的翻刻、重刻本;许多清代书籍也都是以明本书为底本重刻的。明代发明了便于刊刻而又不失美观的宋体字,发展演变为今天最常用的印刷体汉字。明代的线装书和宋体字影响到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在日本和韩国,宋体字至今仍被称为“明朝体”。明刻本在欧美也有广泛收藏,如意大利学者利玛窦在明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在中国学者徐光启的帮助下将《几何原本》翻译为汉文,并刊行于世。此明刻本后又流传到意大利,今罗马中央图书馆有藏。甚至19世纪欧洲出版的书籍中使用的汉字也是宋体字。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欧洲在15、16世纪进入印刷时代之后,大规模印刷的廉价书籍特别是《圣经》刺激了大众教育,识字人口大量增加。许多出身卑微的人通过阅读和教育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正是这些草根大众成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其时,许多人文主义者聚集在一起,审视、修订大量的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的手稿。经过他们整理的古代经典很快成为印刷商的盛筵。这些印刷书不再是古登堡圣经那样大开本的豪华藏品,而是每个人都买得起的小开本口袋书,因而得到最广泛阶层的欢迎。在16世纪上半叶,医生的平均藏书量从26本增加到62本,律师从25本增加到55本,商人从4本增加到10本,纺织工匠从过去的1本书变成了4本书。印刷技术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书市场,同时也催生了职业作家群体;在传统时代以个人身份资助作家的贵族不再是写作的必需前提,资本化的印刷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作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典型形态,书籍印刷出版业从肇兴伊始,就是“在富有的资本家控制下的伟大产业”。

——据曹顺仙《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书籍刊印业较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印刷业所体现出的新特点。
(3)谈谈上述中外书籍刊印发展史对我国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8 . 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材料一《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体例篇目举例
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件)高祖(刘邦)本纪
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年表
书(重要制度变迁)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
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事迹)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陈丞相世家
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边政权的历史)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司马相如列传、货殖(商人)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

(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材料二在欧洲,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史学家批判拿破仑对各国的侵略,认为历史是体现民族特性的标志。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普鲁士的《民族历史评论》发刊词说,历史“比任何学科都有助于全体德国人民的统一”。

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思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2)阅读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材料三“历史有什么用呢?”面对孩子的疑问,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克撰写了一部史学专著来回答这一问题。

(3)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谈谈历史对你有什么用。

要求:从“能力或方法”“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它片面地强调“子孝”,否定了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不平等的尊卑制度。随着宗法制度的巩固和加强,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规范也随之被强化。在传统社会中,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

——摘自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史上,历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提出了“婚姻革命”的口号。20世纪初,有人用西洋音乐简谱写了一首《自由结婚纪念歌》,歌词中有这样一句“世事新,男女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明末清初,随着西学的传入,进步知识分子对传统婚姻陋俗的批判,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清末民初的婚姻变化体现了这一点,浙江遂安“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不同程度地批判了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把妇女问题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问题。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男系制与遗产制》一文,文章建议男女平等地拥有财产继承权,女子也能继承遗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离婚率上升,中国一些留学生受其影响,亦热衷于离婚。

——摘自李桂梅《略论近代中国家庭伦理的嬗变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试从不同角度说明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家庭伦理的新变化,并分析原因。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爵士乐在美国诞生后,迅速风靡全球,深受世界人民喜爱。这说明
A.爵士乐的流行提高了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
B.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C.美国文化具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D.以反种族歧视为主题的作品顺应了时代潮流
2017-06-04更新 | 1840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0届高三历史3-4月模拟试题汇编-专题24-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