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札记中庸》

材料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三 “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

——《孔子论语一刑政》

材料四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

——《韩非子五蠹》

材料五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醉,勇者弗敢争,判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

——《韩非子王道》


(1)归纳材料一、二、三中儒家的治国思想。
(2)根据材料四、五总结韩非子的治国理念。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儒家和法家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头巾是宋文人代士大夫的至爱,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尤其是以某一名士所戴头巾命名者,更是风行于世。如程子巾——相传宋代理学创立人程颢曾戴此巾,故名。……宋代士大夫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浓郁的文化意识带进服饰天地,如林景熙诗曰:“爆竹声残事事新,独怜临镜尚儒巾”。在《历代名臣像》中抗金英雄岳飞就是头束幅巾、身着圆领斓衫的儒将形象。因此所谓“儒将”和“儒帅”,便成为宋人品藻军事将帅的一和审美风范。

——摘自竺小恩《论宋代服饰文化的儒雅化趋向》

材料二 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民国服饰习俗的变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服饰文化出现儒雅化趋向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民国初服饰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服饰文化变迁的认识。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

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

——顾炎武回答:

(1)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

(3)上述认识对我国经济思想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据此可知,顾炎武
A.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
B.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
C.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
D.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
2018-11-17更新 | 17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练习: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科学史家在评价《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而今人们却……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这一评价揭示出牛顿时代的“科学革命”
A.构筑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B.引领人们对自然进行理性的认识
C.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D.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8-12-25更新 | 350次组卷 | 17卷引用:高一历史人教(204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课一练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6 . 西方科技史专家丹皮尔指出:伽利略“把吉尔伯特的实验方法和归纳方法与数学的演绎方法结合起来,因而发现、并建立了物理科学的真正方法”。这里的“真正方法”
A.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
B.为“日心说”的提出提供了依据
C.奠定了近代科学实验的基础
D.成功对自然界的规律进行了总结
2018-06-22更新 | 219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材料一中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效果怎样?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征。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观点?这种观点与前两则材料有何联系?

8 . 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景德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

——(清)蓝浦撰、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

材料二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熔化)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磨刀石)。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三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材料四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

臣(北宋国子祭酒邢昺)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五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通典》卷一四)……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

(1)根据材料一,说明宋代景德窑名扬天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归纳毕昇活字印刷技术有哪些优点?活字印刷术外传到欧洲,对其带来的政治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普及与发展的原因。

2018-02-1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时训练: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字字体一览表

材料二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统一文字,统一后的字称为小篆。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更便于书写。隶书出现后很快流行起来。楷书是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更趋简化。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一直沿用至今。后来民间又产生了草书、行书等字体,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

——摘自香港学者林明峰博文《汉字演化历史与简化汉字的伟大意义》

材料三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上发表《普通教育当采用俗体字》一文,首次向国人阐明简体字的优越性。这篇文章被认为是近代简化字运动的开端。192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通过了钱玄同的《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1935年,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但该表推行不久就遭到某些保守人士的反对而颁布了“简体字应暂缓推行”的训令,简化字运动夭折。但是,简化字运动在人民群众仍旧继续进行着,特别是红军解放的地区,到处都可以看到简体字。1956年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以及《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开始正式推行汉字简化方案。

——摘自香港学者林明峰博文《汉字演化历史与简化汉字的伟大意义》

回答:

(1)依据材料归纳汉字演化历程的特点。

(2)分析新中国推行汉字简化政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教育始终是由官学和私学交替兴盛、相辅相成的。后秦设立了第一个专门法律教育机构。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由于法律被视为众多维护君主专制工具中的一种,司法始终从属于行政。在学习者心目中,学以致用比探求真理更为重要,他们所追求的是对已有法律的全面了解和熟练运用,为日后的仕途打下知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习法者的这种功利追求制约了他们的学术追求和成就。在官学中,法律教育始终是传统的阐述式教育方式,即教师在课堂上对当朝律令进行讲读和解释,阐发案例,然后学生自己诵读、记忆,理解、意会。

——摘编自吴秋红《论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的特征》

材料二   受英国法律教育风格的影响,最初的美国法律教育是开业律师的一项增收的副业,因此美国最早的法律教育有很突出的非官方性。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院校式的法律教育成型。随着美国社会关系的复杂化,政府领行的法律越来越多,专门研修法律就显得比较重要,长时间的学位制教育迅速发展。法律院校既有私立的,也有单靠政府资助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函授、夜校性质的。据统计,美国登记在册的法律专科院校有百七十余,每年的在校学生有四至五万人。法学院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自己编著的讲义教学,教师之间互不监督,平时没有什么往来,只对自己负责的课程质量负责。在课堂上,主要进行法律技能的训练,着重善于处理法律实际问题能力的人。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契约、民事侵权行为,不动产和人身所有权、托管权、商务法、破产法、公司法、税法、行业规则、刑法、行政法、劳动法、犯罪学、国际法等。

——摘编自舒扬《浅论英美的法律教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与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相比,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美国近代法律教育有哪些新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