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四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所指的事件,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四归纳董仲舒提出的道德标准。根据所学,指出董仲舒的上述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学的发展的深远影响。
2 .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导……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中,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

——张缵、江宁康《文艺复兴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路德认为,只有信仰基督,才可得到上帝的恩典……只要心存信仰,人的获救就无需教士的中介作用,不必求助教皇和教会……。路德新教所推崇的权威《圣经》,也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

——李平晔《人的发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他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
3 . 人文精神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摘编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精神的新生”?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4 . 汉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相对的稳定性,在民族凝聚和文化传承方面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摘自《墨子·兼爱下》


材料二   公元8世纪到16世纪,尽管中国经历了唐宋元明几个王朝的更迭,但在辽阔的中国区域内、汉字像一根看不见的魔线把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甚至血统不同的人民心灵缝合在一起、成为自觉的中国人。

——摘编自《汉字五千年》

材料三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率领785人使团来华,这一干人等只有一人略通中文,当时整个西方世界能使用汉字的不超过一百人。进入21世纪的门口,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4000万,国家超过一百多个。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字的书写载体。并概括汉字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汉字的作用。
(3)材料三中,与18世纪末相比,21世纪汉语言文字的影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   孔子的学说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不打算损害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过,他坚持统治者拥有统治权力的同时,还坚持统治者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并成为国家的正统信条。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外部条件”和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孔子的政治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及实践的成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初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他们已经脱离了分封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三  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作臣子的害怕受到责罚而希望得到奖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韩非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孔子和韩非子的基本观点,并分析二人所说的“德”有何不同?
7 .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关于构建人类社会理想蓝图进行构想,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上中学时,启蒙运动的精神已在学校传播。校长是他的历史老师,也是他家庭的朋友,被称为“康德哲学专家”。毕业时,马克思在一篇作文中写道:要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即完美境地的职业。……马克思认为,康德哲学乃是与法国革命相呼应的思想革命。在康德的哲学世界中,一个人不论做什么,总应该使其意志所遵循的准则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则。

——摘编自[英]戴维·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等

材料二 化名为“布鲁图斯”的反联邦主义者在反对新宪法把13个邦合并为一个大的共和国时,引用法国启蒙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观点,认为自由共和国不可能在广泛的领土上存在。他说:“在一个大共和国里,公共福利成为众多不同因素的牺牲品,即受制于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又依赖于多种偶然因素。”化名为“加图”的反联邦主义者认为联邦主义者的大共和国主张具有专制暴政倾向。化名为“辛辛那图斯”的反联邦主义者批评新宪法授予参议院的权力太大,权力划分不明确,具有贵族化倾向。

——马伟军《反联邦主义者与美国宪法的制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德的思想主张,分析启蒙思想与法国革命的关系,归纳马克思与启蒙思想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概括反联邦主义者反对大共和国的理由;并指出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思想?
(3)阅读上述材料,启蒙思想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哪些新政体的创立?
2020-08-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暨模块考试历史试题
8 . 人类的思想解放历程是伴随着不断的禁锢与解放的交替历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

材料一   市民心理拥有这样一些特征:重视自由、敢于冒险、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必然会失去可观的利润;重视理性、崇拜财富,因为财富给他们带来了荣誉和地位;要求享受,因为财富的增长,使他们有可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

材料二   伏尔泰“天赋人权”的口号一出,便如暴风雨般刮遍了大西洋两岸。在美洲地激起了那场惊天动地的美国独立战争,孕育出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在欧洲,它引发了一场为“自由平等”而战的法国大革命;200年后,这句话更由孙中山先生传到了中国,惊醒了我们这头古老的东方睡狮!

——《法国革命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市民心理特征反映的是哪次思想解放运动,并根据材料概括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思想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2020-08-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儒学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演进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君位之尊,可谓至极。然人主者“事天与父同礼”,法天承天以治人,其权力实以天意为根据而即受其限制。天权对君权之限制有二:一曰予夺国祚,二曰监督政事。前者为革命受命之理论,后者为灾异谴告之理论。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二程哲学体系的核心是“理”,或“天理”。他们认为理是先于气(事物)而存在的,“理”不仅是自然界的,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君道”、“臣道”、“父道、“子道”都是理的体现,每一事物都产生于理,“天下只有一个理”。二程企图用总括天地万物的“理”来支配物质世界,把一切封建伦理道德都说成是“天理”。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他断定善愿两端都在一个心里,所以这种善与恶、人心与道心的转换,就在于人自己的内心,一旦心灵的遮蔽拆除,心灵就可以恢复良知本来的澄澈透明状态。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并分析其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二程对儒学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发展对儒学地位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王阳明主张如何拆除“心灵的遮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认为明朝社会动乱的原因,据此分析心学的政治意图。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儒学发展与中国封建统治的关系。
2020-07-2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10 . 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推动我国古代教育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太学学生入学的年龄没有严格的限制。汉代太学允许自费求学,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高年级辅导低年级,高材生辅导差等生。以自学为主,提倡在自学基础上相互讨论磋商,相互辩论,共同研究,以求得学业上的进步。

——摘编自肖世民《论汉代学校教育》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造就一般的人才,或者是科场得意,进而能博取功名利禄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摘编自胡发贵《黄宗羲的“学校”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太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兴办太学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兴办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儒学思想的政治影响。
(3)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关于“学校”职能的基本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古代教育的政治功能。
2020-07-0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