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有些理学家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真理的认识。这种“认识论”称之为(     
A.格物致知B.致良知C.知行合一D.自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希腊有学家芝诺有一个重要理论: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居民,不应该根据他们各自的正义的准则,分别成立独立的城邦和团体;而是应该让所有人都属于一个团队和一个政制,我们应享有一种共同的生活和共同的秩序。芝诺的这一“重要理论”
A.违背了自然法的精神
B.服务于罗马帝国的扩张
C.否定了希腊城邦政治
D.蕴含着朴素的契约观念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梁启超说:“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以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下列主张与梁启超意图相似的是
A.民为邦本B.天赋人权C.人民主权D.社会契约
4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钱玄同(1887-1939),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材料一 钱玄同在国语运动中的建树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审定国音常用字汇(历时10年,合计12220字)。二、创建以白话文编辑的国语教科书。三、起草《第一批简体字表》(计2300余字)。四、拟定国语罗马字(汉语)拼音方案。
——摘编自《钱玄同的两次背叛:从复古走向新文化》
材料二 钱玄同在北京大学执教近三十年,开设过“古音考据沿革”、“中国音韵沿革”、“说文研究”等课程。周恩来曾经说:“没有钱玄同等前辈锲而不舍的追求,也许我们今天还无缘享用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之恩泽。”
——摘编自国学网《钱玄同:引领风气的一代宗师》
(1)根据材料一,简析钱玄同等发起的“国语运动”有哪些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玄同在当时的主要贡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苏格拉底曾三次参军作战,当过重装步兵,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并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苏格拉底能够担任陪审官主要是受益于
A.他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B.梭伦创立陪审法庭并崇尚智慧
C.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公民达到顶峰D.古代雅典城邦政治制度的包容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姚莹与林则徐、魏源是同时代的思想家,他崇拜程朱理学,但“耽误性理,兼怀济世”。思想家陆以湉评论他“负经济之学,尤长于论兵”。由此,可以推断姚莹的主张是
A.重农抑商B.经世致用
C.君主立宪D.盲目排外
7 . 下边是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名画《希阿岛的屠杀》(1824年),这幅名画中,画家把全部精力放在色彩的力度上,他用豪放的大笔触,通过明暗对比与人物的姿态,把复杂动荡的场面及挣扎惊恐的场景,处理成前景与远景两个层次,以彰显人性与人权。此作品创作风格与下列哪一描述相一致
A.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
B.它力求恢复古典美术的传统,追求古典式的宁静,重视素描,强调理性
C.以肯定、颂扬人的精神价值,争取个性解放和人权为思想原则,偏重想象
D.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主要把身边的琐事、见闻和自然风景作为题材
2016-09-19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8 . 康德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不可知的物自体,人类是理性无法认识,人用先天的直观形式时间和空间分别对应数学的代数和几何,人的认识能力由于物自体作用与我们的感官而产生知觉,然后知性运用范畴去整理这些杂乱的材料,使之成为具有必然性的科学知识。从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康德
A.重视理性,主张运用知性认知世界B.认为世界是无序、杂乱无规律的
C.是唯物主义思想家和经验主义者D.认为理性是必然的、科学的知识
2016-09-19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毛泽东在一片文章中首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的著名论断。文章指出本本主义的危害,即“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其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这篇文章
A.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典型作品
B.标志着毛泽东的思想已经成熟
C.体现了毛泽东对农民阶级的认识
D.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继续发展
10 . 1987年9月,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正式建成我国第一个Intemet电子邮箱节点,连通了Intemet的电子邮件系统,并向德国成功发送了第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一事件
A.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B.标志着新中国进入到“信息时代”
C.为新中国研制巨型计算机奠定基础D.说明中国信息技术开始赶上世界水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