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②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③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 . 对以下三幅中外美丽作品(图10~12)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作者:宋朝法国西班牙
B.类别:文人画印象画现代派
C.艺术特点:“境生象外画中诗”“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造型写实”
D.评价:体现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西方古典美术的精华西方现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3 . 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杠杆原理的桔槔得到了普遍应用。隋唐时期,人们发明了类似于不倒翁的行酒令的工具,俗称“酒胡子”。明代利用声音反射原理建造了天坛“回音壁”。(如下图所示)这些现象反映了
A.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主要应用于生产
B.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呈现多样性
C.明代科技更加注重总结
D.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偏离了正确方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资料记载,朱元璋是瓦刀麻子脸(图1),但是他的宫廷画像(图2)则给人慈眉善目、仁德宽厚的感觉。据此推断中国古代宫廷人物画
A.注重写实和立体
B.强调个性和特色
C.受儒家伦理影响
D.强调情趣和写意
5 . 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图中的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字下边的,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
A.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B.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
C.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D.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

6 . 国家的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族,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欧洲,把中日历史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中国人痛定思痛,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的文化反思,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文化。近代以来的文化变革运动多以否定虫国文化为前提,这对于开放学习,特别是向西方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长期观察我们便会发现,这种文化变革运动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挥,也起到了阻碍作用。

——摘编自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图文化软实力之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在文化变革方面的实践及对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今中国提升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

7 . 下面左图是我国元代王冕的绘画作品,右图是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绘画作品。认真观察这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A.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B.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C.反映真实的生活和情趣
D.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孙中山表示,“今日共和告成……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此防弊之政策,无外社会主义。……所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不使一人独享其利”。下列对材料中的“社会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把握经济命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B.实行民生主义,节制资本,防止个人垄断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
2017-09-03更新 | 121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

(1)据材料一,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中,代表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思想各举上一例?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2)在古代,历代不少统治者把儒学这个工具用得很成功很到位;到了近代社会,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有人爱来有人恨,有人抬来有人砸!抬孔砸孔的事件有哪些?其意图分别是什么?

10 . 表格能将各种信息良好地综合在一起,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很好的一种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概况
鸦片战争以后林则徐雇人翻译《四国志》《各国律例》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地学浅释》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甲午战争后大同译书局、译书出版社(均为自办)严复翻译《天演论》《原富》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社会契约论》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
民国以后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胡适翻译《最后一课》《弑父之仇》
注: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学东渐的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许多杰出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中的几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提取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两项信息。
(2)材料二中图②人物对中国近代化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3)材钭二中促使图⑥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
2017-02-2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