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7 道试题
1 . 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

材料三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四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 “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指出拉斐尔的圣母像与中世纪相比,在立意上有何变化?列举两例文艺复兴在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三相比,人文主义有何新的发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历史进程

近代民主思想的历史进程

欧洲

中国

15世纪,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个性解放的宣传;

16世纪,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民主、共和主张,法国进步思想家鲍埃西等人的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17世纪,格劳秀斯、洛克等人的社会契约思想、分权说的产生,英国立宪政体的产生;

18世纪,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民主思想的激荡,法国民主政权的建立。

19世纪四五十年代,魏源、徐继畬等开始注意中西政制之别,赞扬民主制度又“公”又“周”;

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批评专制制度不如立宪制度通达民情;

19世纪70年代,个别改良派如郑观应等发出开设议院的议论

19世纪80年代,部分洋务派如崔国因等提出立宪问题,个别改良派开始宣传“公平”思想;

19世纪90年代,开设议院主张的普遍提出,而后是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20世纪初,先是革命派民主思想的激荡,紧接着便是专制制度被推翻;五四新文化运动,重新宣传人的尊严、个性解放。

——摘编自熊月之著《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阐述有理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7-25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学者对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认识,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明清之际"开端与"鸦片战争"开端。

其一,"近代"始子明清之际。郑鹤声认为:"新航路发现以来,世界交通,为之大变,人类生活与国际关系,较之中古时代,显有不同之处,是即中古史与近世史之所由分界也。近世史之演变,有"继往开来'之趋势,其一切表现,皆在根据往古事迹而发扬光大之。且推陈出新,由此而孕有未来之局势。故近世史之范畴,尖包括三四百年之历史,无论中西,大都皆然。"其二,"近代"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对鸦片战争为近代开端做出系统理论阐释的是李鼎声。李氏在《中国近代史》中表示:"我们之所以不以明末清初为近代史的开头而是近代发端于鸦片战争,理由是很简单的,明末清初不过是两个朝代的交替期,不能代表一个历史的大转变期。从鸦片战争后,中国才日益走上殖民地道路,在革命经济上,在阶级阵营上,以及文化思想上都表现了巨大的转变。"

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20余种中国近代史著作大多以鸦片战争为开端。至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将"中国近世史"列为历史系必修科目。鸦片战争开端说逐渐成为学界主流观点。

——摘编自赵庆云《何为"近代"——中国近代史时限问题讨论述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时期"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争论"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的文化优越感,在鸦片战争中受到了一次不大的冲击。堂堂天朝竟败在了“蕞尔岛夷”手下,着实使君臣们为之一惊。但这场战争毕竟只使君臣慑于对手的船坚炮利,峰回路转,化作阵阵水沫,大有雨过忘雷之意”。君臣们仍然在自圆自足的文化心理支配下昏昏睡去。

﹣摘编自沈渭滨《困厄中的近代化》

材料二:“中体西用”正是在中国的大门被强行打开不久产生的一种社会思潮。这种社会思潮的出现,正说明一些中国人改变了“夷夏之防”的旧观念,提出了如何学习西方的一种战略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一阶段,“中体西用”的提出者们只好在维护“中体”的大旗下学习“西学”。如果没有“中体”作为皮,则“西学”之毛亦无所依托。当时除了“中体西用”,还找不出别的更好的口号来。

﹣摘编自王双印《“中体西用”思想的制约与甲午之败》

材料三:甲午战争后各方人士包括维新派知识分子、朝廷及地方的开明官员,如梁启超、孙家陈宝箴、盛宣怀等人,都突破了洋务派对“中体西用”的解释。他们认为洋务派的变法仅“是变事耳;只向西方学习器械、技艺,尚未学其根本,若要改变中国积弱积贫之现状,必须“尽弃旧习,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对“体”进行变革的要求。

﹣摘编自刘长生《“中体西用”思想与维新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突破“中体西用”思想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 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关系上的大动荡和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政治结构上的宗法“礼治”逐渐松弛和瓦解,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士人,从而使“士”阶层从宗法制度的羁绊下解放出来,进而为“百家争鸣”的兴起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周继旨《论先秦的“百家争鸣”与“士”阶层的解放》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说出其所代表的学派及其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百家争鸣兴起的主要因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部分)   

代次出生时间(年)代表人物职业
(或身份)
第一代:
晚清一代
18651880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等
第二代:
五四一代
18801895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陈寅恪等教授、报人、编辑、
作家等
第三代:
后五四一代
18951910周恩来、蔡和森、瞿秋白、李立三等革命家、理论家、文家等

——摘编自许纪霖《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三代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分别做合理解释。
2023-06-02更新 | 37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从古希腊时期到近代社会,西欧处于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他们把处在“光辉”和“光芒”中间的一段叫做“中”世纪。……新的欧洲文明因其带有显著的宗教特色而被称为基督教文明。……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改编自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等

材料二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近代科学的勃兴。……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的时间阶段,并概括这一时期西欧的文化特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指出材料一里中世纪文化与“光辉”古代文化的关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两例在艺术领域“先进的意大利人”的代表,并分析文艺复兴对近代科学的促进作用。
8 . 历史进程中的延续与变迁、继承与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

——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

材料三   明末清初黄宗羲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便承袭了前辈的民本主义思想,提出国君是“天下之大害”的惊世骇俗命题,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汉朝、唐朝、明清)的商业中心分布图。任意选取其中一幅地图,充分提取信息,判断其所属历史时期并说明判断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概括孟子和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意义。
2022-04-2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疫情复学检测历史试题
9 . 私人藏书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私人藏书兴起。《庄子》记载“惠施(名家代表人物)多方,其书五车”,孔子“藏书于周室”。《汉书》记载:孔子晚年整理典籍,创立了“为之作序”、“言其作意”的文献整理方法。《墨子》记载“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韩非子》记载“今境内之民……藏孙(武)吴(起)之书者家有之”。

材料二隋朝的私人藏书以许善心、柳辩二人最为著名,他们都藏书近万卷。唐朝的藏:书种类包罗万象,藏书万卷以上者近20人。隋唐藏书家还参用自己的藏书进行目录编纂工作。

——摘编自吴修琴《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发展述略》等

材料三在目录学领域,私人藏书目录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材料来源之一。很多的学术典籍虽失传于政府书库馆阁之间,却往往可以在私人藏书中一窥堂奥,因此不少私人藏书目录成为后世国史编纂的重要参考。

——乔楚《古代私人藏书目录与政府藏书目录书写原则比较》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隋唐私人藏书与春秋战国私人藏书的差异,并分析推动这两个时期私人藏书发展的历史原因。
(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分析古代私人藏书的文化价值。
2022-04-10更新 | 64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国家治理关乎民生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认知和经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应该强修养、克己成仁,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力主君为民而设、统治者要推行“仁政”。

——摘编自严炳洲《从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化演进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2)依据材料,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革命纲领。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倡导民生主义。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他一生都在力行振兴实业的革命实践,他主张在“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的前提下,可利用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编自韩喜平《新时代视域下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3)依据材料,列举孙中山提出的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主张。

1956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4)从材料中任选一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022-03-09更新 | 439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莒南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份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