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以下对联与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
B.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屈原
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欧阳修
D.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杜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甲同学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的记载“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得出北宋毕昇发明印制术的结论,乙同学查阅资料后以“《金刚经》刻印于唐成通九年(868年),发现于甘肃敦煌”为依据对甲的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资料的记载不一定都可靠,《技艺》的记载有误
B.《金刚经》的发现证明唐朝时活字印刷术已发明
C.唐朝有雕版印刷,毕异发明活字印刷,并不矛盾
D.考古发现比史书记载更可靠,甲的结论不正确
3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A.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
B.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
C.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
D.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蒙学教育非常兴盛。洪武八年命天下立社学:“但有三五十人家, 便请个秀才开学,教军民之家子弟入学读书。”清康熙时正式向全国推广义学:“各省、府、 州、县,多立义学,聚集孤寒生童,励志读书。”无论是社学还是义学,都是本着为天下所 有儿童提供同等教育的精神而开办的,但这样的教育理想在现实中总要打些折扣,比如明朝 “倡优隶卒之家子弟,不许妄送社学”……蒙学教育的私学形式是私塾,蒙师按照乡里最诚 敬的礼节聘请……官学蒙师经乡民推举或地方官选定,“具书致礼”,正式聘任。……明清蒙 学重视道德教育……从人的先天根基开始,通过启蒙教育,使之逐步趋成于圣人的人格和境 界,奠定一生发展的道德与文化基础。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大众教育是 19 世纪后期的大众社会的产物……1900 年,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
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自由主义者相信教育对于个 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很重要的……对工业家来说,大众教育培养了满足他们需要的工人。然 而大众教育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政治性的,选举权的扩展需要有受教育程度更高的选民。义务 性的大众教育向被教育者灌输爱国主义,使大众国民化,这为更高程度上的国家整合提供了 机会。

——摘编自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蒙学教育的特点,并简析明清蒙学教 育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欧教育呈现出的新趋向并 说明这种趋向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近代有学者评论孔子言行不一,说他一方面主张维护周礼,另一方面又挑战周王统治,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治国方略。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孔子的行为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周王室的影响力日渐衰微B.百家争鸣已成为社会主题
C.维护周礼是历史的倒退D.奴隶制崩溃是不可避免的
2017-11-16更新 | 316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9年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这表明汉代法律
A.人情大于法制
B.以礼入法伦理关怀
C.凸显皇权专制
D.深受豪强地主影响
2017-10-31更新 | 634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补习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人应该与上帝平起平坐,因为两者同为世界主宰。主张这种观点的最有可能是(        )
A.启蒙思想家B.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者
C.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D.近代的儒学思想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这说明
A.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
B.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
C.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
D.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
2017-10-17更新 | 727次组卷 | 27卷引用: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16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直面的课题”大致可以总结为两个:一是形成秩序的能力不再为士大夫独有,而是一边广泛向庶民开放,一边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二是把在经济、社会中活动的主体个人的行动和追求利益的欲望定位于秩序之中。据此可知,这些知识分子
A.主张挽救瓦解的社会结构
B.质疑理学构建的纲纪伦常
C.顺应市民阶层发展的潮流
D.萌生否定君主专制的思想
2017-10-14更新 | 1194次组卷 | 23卷引用: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一描述,反映出
A.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
B.韩非子人性好利的思想主张
C.战国时以军功爵制激励百姓
D.诸侯争霸急需专制集权理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