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3 道试题
1 . 《世界历史》解说词中说:“14世纪,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他们需要新的意识形态,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辩护,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给予支持。这样,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就产生了。”材料旨在强调,这场“新的文化”(     
A.是古典文化的新生,延续了古代的文化传统
B.解放了长期以来被宗教戒律压抑禁锢的人性
C.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主要内容
D.实质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在于构建这样一个观念共识:应当(人事伦常)—必然(宇宙规律),以禁欲主义的形式将人事伦常提高到超道德的本体地位,从而构成了对唐宋时期商品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一系列所谓异端的行为再规范,这一思想体系(     
A.促进了新兴市民意识的发展B.重建了儒家学说的信仰体系
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治学之风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时代诉求
2023-01-0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为敦煌千佛洞发现的《玄奘取经图》,图中唐玄奘的徒弟“猴行者”带着东坡巾,是一个儒生打扮。同时代的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唐僧的大徒弟“猴行者”也是个忠诚的“白衣秀士”。但明代成书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却变成了蔑视皇权,大闹天宫的妖王。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逐步发展B.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C.世俗文化趋势加强D.宗教观念影响文学
4 . 一场发生在西欧的一轮艺术和知识的创新,反映了西欧复杂城市社会的持续发展。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的艺术灵感来源于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艺术家。与此同时,学者把古典视做典范,他们试图提升中世纪的道德思想,使之适应繁华的城市社会的需要。下列各项不属于这些“学者”带来的影响是( )
A.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B.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被宗教戒律禁锢的人性
C.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D.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的中国习惯以“天下”一词言说人类生存空间(实际运用中往往指中国),但到了晚清,逐渐代之以“瀛环”“万国”“全球”“世界”等说法,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描述中国以外的域外空间。这一变化(     
A.表明传统朝贡体系的彻底崩溃
B.体现由“师古”到“师夷”的重大转变
C.契合列国并立的近代全球秩序
D.反映了人们对世界文明的深刻探索
2022-12-04更新 | 367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B.使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海国图志》问世后很少有人阅读,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很多人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主张将其付之一炬。这表明《海国图志》(     
A.存在崇洋媚外的倾向B.深受主流思想排斥
C.对后世产生影响甚微D.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8 . 董仲舒把“天”作为人间秩序合理性的背景,并对这套解释自然与历史的宇宙法则予以充分的论述,为儒家学说的重建奠定了庞大的理论框架,并使之转化为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董仲舒的思想(     
A.以格物致知为实践路径B.旨在强化社会伦理和道德秩序
C.实现了儒学思想的思辨化D.迎合了大一统时代的政治需要
9 . 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农业动力的变革引发了整个社会纷繁复杂的大改组,促使一个以才学立身的社会阶层活跃于世。这可用于说明战国时期(     
A.私学取代官学的影响B.选官制度变革的内容
C.诸侯变法的思想渊源D.百家争鸣兴盛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94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每年外洋杂货约耗银3500万两,故应“遍开五金煤矿铜铁之来源.广制煤油,自造火柴”。同时,首倡“立宪法”“开议会”.实行立宪政治。由此可见,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郑观应(     
A.突破了洋务思想B.肯定了“官督商办”的做法
C.借鉴立宪派主张D.初步提出“强国御侮”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