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 . 古代一位思想家曾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苏格拉底
C.庄子D.亚里士多德

2 . 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材料二古希腊存在民主制,与其特殊的社会结构有关。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批独立自由的城邦主权国,文化比较相近,存在松散的同盟关系。梭伦改革开启了这样一种观念:基于同意的统治取代了基于强制的统治,矗立于尖端之上的金字塔,又被安放于它的地基。

——据【英】克顿《自由与权力》等整理

(1)根据材料归纳“轴心时代”(约前800年—前200年)希腊人文主义和中国儒家思想的异同点。

(2)结合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明梭伦是如何推动“基于同意的统治取代基于强制的统治”的?指出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社会条件。

2018-02-0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按照雅思贝尔斯的见解,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对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焚书坑儒
B.崇儒尚佛
C.独尊儒术
D.百家争鸣
2018-02-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为此,他主张“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摘编自金良年撰《孟子译注》

(1)孟子主张君主要施仁政,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他提出上述主张的背景。

材料二明中叶以来,学术界“高谈性命”、“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等现象不断蔓延。黄宗羲以“求同存异”的方式评析明代学术。黄宗羲主张“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乃不为迂儒”,同时他又将重视儒者的道德操守和经世能力判为具有正面意义的明代思想。

——摘编自史革新著《清代理学史》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思想与明代儒学的“求同存异”之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发展的特点。

2018-02-06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孙膑兵法》介绍某一古代战阵:“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秦始皇陵兵马俑中,集中体现孙膑上述思想的战阵位于下图
A.1号坑
B.2号坑
C.3号坑
D.4号坑
2018-02-0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是
A.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
B.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改造并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一位中国哲人所提出的“民为邦本”的思想,被日本学者宇野重昭称为“首次在世界思想史上明确表达了人民主义革命理论”。这位哲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018-02-05更新 | 81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和同之辨”的议题。孔子认为君子之间相处要求“和”,而小人则恰恰相反,是以“同”为准。孔子对“和同之辨”的阐发主要体现了其下列哪一思想
A.仁
B.中庸
C.礼
D.德治
2018-02-02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5世纪欢洲学者曼内带认为:“人来到世界,并非是为了经受芹难,而是为了享受快乐,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但是,世界形成之后的一切,则是人类自己努力的结果”。这句话集中包含的思想是
A.民主主义B.浪漫主义
C.理性主义D.人文主义

10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二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载《新青年》第5卷第1号

材料三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载《新青年》第7卷第1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2)概括指出材料二对“新”“旧”问题的看法。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观点有何不同?陈独秀和胡适的观点在当时各有何可取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