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李鸿章——蔡元培——孙中山
B.孙中山——蔡元培——李鸿章
C.蔡元培——孙中山——李鸿章
D.蔡元培——李鸿章——孙中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2 .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开,自由也就不存在了。”这段材料出自于
A.《波斯人信札》B.《纯粹理性批判》
C.《论法的精神》D.《路易十四时代》
2016-11-2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淮南市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3 . 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论据是
A.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B.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C.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D.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016-11-2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淮南市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4 . 下图是北京奥运会的两种体育图标,其设计源于我国一种书法字体,讲究笔画圆匀、赋予图案美。该书法字体应该是
A.行书B.楷书
C.篆书D.草书
2016-11-2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淮南市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和技术诸领域,中国宋代无疑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国家。……中国社会在这个时代经历了一场真正的变化,人们于此采纳了“文艺复兴”一词。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


材料二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的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孟德斯鸩、卢梭们则拿出了 “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的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近代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

——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


(1)结合所学,以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史实印证材料一中“宋代无疑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国家”的观点,并指出宋代的“文艺复兴”与欧洲文艺复兴的根本区别。同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本质含义。
(2)列举出“近代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也是有世界影响的伟人。这两种评价体现的分别是
A.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B.社会史观、整体史观
C.全球史观、文明史观D.生态史观、社会史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7 . 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对这种现象最理性的分析是
A.中国迷信思想非常盛行
B.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能否发挥作用
C.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依靠科技
2016-11-2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淮南市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8 . 下图是19世纪一位科学家用来说明自己生物学观点的例子,这位科学家是
A.施莱登B.普朗克
C.胡克D.拉马克
2016-11-27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淮南市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9 . 英国哲学家指出: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B.反对信仰耶稣基督
C.否定专制主义教权主义D.否定了神学世界观
2016-11-2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淮南市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10 .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等主张,但没有得到答复。1903年12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梯厘街戏院的演说》中认为:“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905年孙中山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说: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材料四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1)与1894年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20世纪初孙中山的思想有了怎样变化?
(2)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3)材料三中邓小平是怎样认识当今中国社会特征的?中共十三大在这方面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的力量”。
2016-11-27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淮南市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