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8 道试题
1 . 下图是19世纪法国画家西斯莱的名作。有评论家指出,西斯兼对色彩感觉特别敏锐,笔触轻快而有变化,特别善于运用微妙的色彩关系,表现具有诗意的自然景色。下列作品与西斯莱作品属于同一艺术风格的是
A.《日出·印象》B.《自由引导人民》
C.《格尔尼卡》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苏轼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这说明苏轼的书法创作
A.继承了王羲之的风格B.注重追求个性和意趣
C.严格遵循了书写法度D.深受唐代书法的影响
3 .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社会良心和文化载体的双重角色,参与了时代建构工程,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进行人生体验。我们把曾国藩和康有为作为近代不同阶段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

——摘编自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材料二   梁启超说:“洋务派译出各书,多二十年之旧籍,彼中人士已吐弃不道,且屡经笔舌,每失其意。”“彼中群学,日新月异,新法一出,而旧论辄废”。他批评一些讲洋务的人,“其于西政非不少有所知也,而于吾中国之情势政俗,未尝通习,则其言也,必窒碍不可行。”康有为想要仿效俄国、日本的“以君权雷厉风行”,至于俄国、日本的变法“条理虽多”,也只是适当进行选择。

——摘编自汤志钧《戊戌维新与学习西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思想相对于洋务思想的进步之处。
4 . 1952年,新中国初期对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是部分调整的院校数据。据此可知,院系调整
A.适应了国家经济战略的需要B.建成了学科专业齐全的院校体系
C.完成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改造D.提高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时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
时间197719791984198820082011
录取率%4.86.128.724.65772.3

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
C.在曲折中发展起来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
2020-12-20更新 | 206次组卷 | 20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重点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影响,使中国人重新思考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道路,进而对民主观念的阐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多重追求。如陈独秀提出"劳动阶级的民主",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这些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A.对于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B.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觉醒
C.认识到苏俄革命在中国的可行性D.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
2020-12-11更新 | 1652次组卷 | 25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初,对欧美社会认真作过考察的孙中山认识到只有国家繁荣富强这一个目标是不够熟的,他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这表明孙中山认识到
A.社会主义道路是民主革命的最终归宿
B.西方各国即将爆发社会主义革命
C.实行民生主义解决社会问题的必要性
D.民主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8 . 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C.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D.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9 . 黄宗羲认为,为臣者,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这番话表明黄宗羲主张
A.天下为主君为客B.臣子要帮助国君管理人民
C.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D.君臣关系应是完全平等的
10 . 新文化运动最初的目的是“恢复独立自主之人格”,从思想文化上启蒙民众觉醒,但这一“求个性自山、解放”主题的初衷在1919年后不得不让位于国家主义。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国民革命运动高涨D.新三民主义的影响
2020-09-27更新 | 273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