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8 道试题
1 . 历史一般是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研究历史可以采取不同的历史角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自宣宗(1398~1435)以后,很少皇帝能专注于国事,朝廷作为主要操在官僚手中,而皇帝则被赋予浓厚的神秘性格,仲裁百官间的争执,强迫性地执行开明专制。当时的士绅官僚,习于一切维持原状,而在这种永恒不变的环境中,形成注重内思的宇宙观,使今人看来,晚明时期显得停滞而无生气。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


(1)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化科技的角度简述明朝中后期“注重内省”的相关史实。
(2)你是否同意黄仁宇“停滞”的判断,请说明理由。
2020-04-2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要求追求个人的充分发展。他们崇尚“全才”,不仅重思辨和理论,还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这些思想
A.源于宗教改革的信仰解放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标志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D.必然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义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史记天官书》中说“其后秦灭六国,并中国。”……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所以《史记》上出现的“中国”字样,并不等于我们今天所说所指的中国。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摘编自《中国:天下观念中的国名定位》、李扬帆《走出晚清》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中国称谓变化的突出特点。

材料二: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他曾多次上书宋孝宗,反对“偏安定命”,倡言恢复、复兴国家统一大业。他反对道学,与朱熹多次进行论辩,认为学者的首要任务是要讲求兵刑钱谷等可以富国强兵、复仇雪耻的实用学问,舍此不讲,却天天低头拱手、徐行缓语地去谈道德性命,这般人实际上都是“风痹不知痛瘁之人”。他指出,凡足以“开物成务,治国家平天下”的学问,都要兼蓄并包,不应只把修身养性等内省功夫当作真学问,应博采众长,择善而从。他力倡礼乐刑政并出而用之,提出“王霸并用”的主张。认为刑法、智力虽属霸道,却恰可弥补王道德泽有余而事功不足的缺陷,用现实主义的各种谋略包括霸道来解决危艰时局,完成中兴大业。

——摘编自董海鹏《陈亮事功思想探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亮思想主张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材料三: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4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三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中普罗塔哥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3)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4)材料四是怎样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5)据以上材料,写出西方思想史上围绕人文主义进行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2020-02-0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彩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理)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材料三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材料四   “明王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1)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哪些思想派别的言论?它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2)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3)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
(4)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提出的怎样的认识论?儒学后来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于儒家思想,我们今天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2020-02-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彩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后,引起欧洲宗教势力的极大愤慨,如图是他们讽刺达尔文的漫画,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
A.达尔文伤害了人类的尊严B.达尔文亵渎了宗教
C.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D.达尔文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2020-02-0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彩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理)试题
7 . 启蒙运动中提出“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B.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
C.封建统治陷入了全面危机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业已动摇
2020-02-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彩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提出“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并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主张学习的目的是“以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的思想家是
A.程颐B.朱熹C.程颢D.王守仁
2020-02-0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彩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理)试题
9 . 启蒙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文艺复兴奠定的基础B.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D.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
2020-02-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彩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界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三种宗教中不包括
A.天主教B.东正教C.伊斯兰教D.新教
2020-02-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彩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