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希腊古典前期的雕塑作品,强调为神或英雄人物歌功颂德;古典后期的作品塑造的不再是体格健硕的男性运动员形象,而是表现面容清秀、身姿潇洒的美少年,S形的身体造型甚至有些类似女性人体所追求的曲线美。这一变化反映出古希腊
A.民众的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人平等的理念得到张扬
C.艺术创作呈现世俗化趋势D.公民的道德观念渐趋堕落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中国人的世界观古今有所不同,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宇宙和世界体系的认识。这一认识指导下的对外交往的理念是什么?结合古代中国文明发展状况分析这一认识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仅1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记载,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约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对外称呼变化的趋势。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清廷一些官员一方面出于对西方列强强权的义愤,力图解除不平等条款对中国的束缚,伸张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出于与西方国家办理外交事务的实际需要,这些官员逐渐认识到有必要了解西方在调整国际关系方面的法律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因此,力主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在接受英、法、美、俄等国公使入京设馆。作为对等性的反应,1868年,清政府向欧洲派出了第一个外交使团。1877年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也被派往伦敦,翌年,在欧美其他国家开始设立使馆。
(3)材料二、三和材料一相比较,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说:“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4)根据材料四分析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共同的世界意识简要分析两个时代与世界融合不同状况的原因。
3 . 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主张摧毁封建土地关系,土地归国家所有,但经过反复思量,孙中山在同盟会的纲领中提出“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在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这反映了(     
A.孙中山具有土地革命的思想B.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C.孙中山重视农民的切身利益D.“平均地权”顺应历史趋势
2024-03-21更新 | 210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北专用)
4 . 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一   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用定量的方式描述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提出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则这个国家就称为世界科学中心。15401960年间,世界科学中心在五个主要欧美国家转移。

15401960年期间5国科学成果比例图


注:图中25%线表示该国贡献世界科学成果25%的位置

——摘编自《世界科学中心模型》


——摘自《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与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任选图中三点世界科学中心,判断其所属国家,说明理由(代表性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西方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不同趋势,并简析原因。
2022-04-20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末清初,儒家群体中出现了一种明显的趋势,即越来越多的儒者强调省察改过的道德实践,伴随这一趋势的一个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儒家修身日记的大量涌现。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儒家学者(       
A.深受“程朱理学”影响B.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
C.背离唯心主义哲学思想D.抛弃了传统义利观念
6 . 近代以来,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生活年代言论
魏源17941857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

严复18541921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今之称西人者,其命脉云何?则自由与不自由异耳。中国人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

——《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李大钊18891927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庶民的胜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说明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为唐朝著名诗人籍贯所占比重分布图。据图可知
A.经济政治影响文化发展B.儒学复兴运动影响扩大
C.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缓慢D.文化重心北移趋势明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把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称为“三玄”。玄学的代表人物王弼注《易》和《老子》。主张虚无的“道”或“无”是产生万物的“宗主”,认为“圣人体无”,效法自然,所以人君应该拱默无为,委政臣下,“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魏晋士人崇尚“无为”反映出当时(   )
A.士族门阀受到抨击B.儒家思想受到挑战
C.无为而治成为主流D.三教合一趋势显现
2021-06-03更新 | 362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十堰市郧阳中学、十堰市第一中学2021 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城隍与传统文化

材料一   从先秦城隍的源起看,城隍本是作为自然神来崇拜的。从汉代开始,人们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化为城隍神。各地城隍庙崇奉的神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实体,多是正人直臣或造福地方百姓的忠烈义士在死后被追尊为城隍神。唐代开始,城隍崇拜得到普及。入宋以后,朝廷对祠神赐封的制度逐渐完善,城隍崇拜被正式地纳入国家祀典。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使民众主体意识增强,宋代树立的城隍神带有强烈的人格化色彩。人们的城隍崇拜已经糅合了诸如善恶报应、礼仪道德等思想观念。

材料二   自明代朱元璋确定了城隍的地位后,城隍崇拜在明清时期就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更强烈的政治色彩。明清时期将祭祀神祇与官员治理地方结合起来,《明史·职官志四》记载:“布政史掌一省之政……祀典神祇,谨其时祀”。明清时期,人们赋予城隍神的职能涵盖了民众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城隍神由最初守护城池的单一功能,演变为负责整个城市的秩序平安、水旱吉凶和冥间司法等事务。民众赋予城隍神最大的权限,上到国家的政治稳定,自然中的风雨雷电,下到百姓的升官发财,民间婚姻求子,城隍神无所不管。

——摘编自邢薇薇《郑州文庙、城隍庙所存碑刻资料整理与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城隍崇拜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演变趋势产生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末,芯片技术、纳米技术、基因技术等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扩散趋势。有些高风险、高成本的尖端科技实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全球性课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和参与,欧洲、东盟等都制订科技发展计划,以推进地区性科技合作。目前,发达国家拥有全世界90%以上的高科技设施,掌握着80%以上的世界研究与开发项目。发展中国家也不断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改革科技创新体制以增强自身科技实力。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20209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9.4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7.0%。在此次疫情期间,我国互联网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活力和韧性,不仅为精准有效防控疫情发挥了关键作用,还在数字基建、数字经济、数字惠民和数字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我国应对新挑战、建设新经济的重要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以来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互联网发展所带来影响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