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为救国图强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回答下列小题
1.严复翻译了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其目的是
A.倡导社会变革B.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C.与外国人进行商业竞争D.适应外国侵略中国的社会现实
2.新文化运动后期,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
A.发现民主科学主张的不足
B.新文化运动受到反动政府迫害
C.受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D.受西方侵华战争的冲击
2020-02-1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2 . 从明中叶至清末,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开始进行对话和交流,引发和加速了中华文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回答小(1)-(2)题。
1.唐太宗说:“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这段材料说明唐朝统治者
①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②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
③鼓励群臣直言进谏     ④重文轻武以拨乱反正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2.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时带来了望远镜和世界地图,并将《四书》译为拉丁文。随后又陆续有传教士东来,系统介绍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把《五经》等典籍译为拉丁文。在他们的引导下,徐光启等士大夫开始研究和介绍西方科技。这说明
①明末清初开始出现西学东渐        ②西方文化在明末清初有重要影响
③西方知识界渴望了解中国文化     ④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②③
2016-11-27更新 | 1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北京清华附中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卷
3 . 中外古代思想家的主张,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回答第13、14题。
1.董仲舒新儒学与孔孟儒学在政治学说上的区别是
A.宣扬仁政B.为统治者服务
C.神化君主统治D.反对苛政刑杀
2.“国家的正义就是国家的三个阶层各守其职、各安本分,治国者靠智慧把国家治理好,卫国者凭勇敢保卫好疆土,劳动者以节制搞好生产,从而使国家处于安全稳定之中”,体现这一思想主张的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
C.《神学政治论》D.《政府论》
2016-11-18更新 | 6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卷(文综)
4 . 近代中国史是一部中国人不断求发展的历史。回答下列各小题。
1.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的含义是
A.变革政治制度以求民主平等B.学习西方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
C.学习两方之体以同中国之用D.宣传西方学说以启国民之智
2.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奋进的足迹,它们可以用来研究
A.近代中国的工业化之路B.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C.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D.近代中国的实业救国
3.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化运动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B.举办商会、农会待民间团体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D.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2016-11-18更新 | 3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宣武区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文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12、13题。
1.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下列主张在今天仍有积极现实意义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④“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议论政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2.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6 . 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回答下列各小题。
1.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2.在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国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中属于法国的是
A.通过立法确立小农土地所有制B.允许农奴通过赎买获得“份地”
C.圈占土地建立资本主义农牧场D.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地税改革
3.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
A.清教徒受到迫害B.童工现象开始出现
C.广大农民丧失土地D.产业工人相对贫困
4.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A.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B.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C.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D.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7 . 面对外来冲击,近代中国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回答问题。
1.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2.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的思想的是
A.“自强直属,在于练兵”
B.“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
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有生之乐”
8 . 进步的思想是时代闪耀着的火花。回答下列各小题。
1.“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直接说明文艺复兴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孟德斯鸠的伟大贡献是
A.最早系统阐述资产阶级国家学说
B.阐述了人民有暴力抵抗的权利
C.提出了一种解决专制统治的有效办法
D.最早提出按社会契约构建国家
3.下列图片中的人物都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其中揭示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基本规律的是
A.B.C.D.
9 . 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回答下列各小题。

1.上图所示的是毛泽东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发表的文章,书中论述的主要思想是
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论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2.马克思曾指出,运用《共产党宣言》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事件可以作为上述观点的证据是
①正义者同盟建立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
③苏俄新经济政策                                   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
2010-07-29更新 | 2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卷(文综)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4) |
10 . 如何处理中西文化的关系,是近代中国人面对的重大问题。回答下列各小题。
1.下列各项,能体现孙中山对中西文化关系的认识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
C.“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常为师”
D.“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2.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
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
2010-05-08更新 | 4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文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