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61—1895年,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翻译法学教科书仅18部,均为美、德、法、英、瑞士、荷兰等欧美国家的法学著作。清末翻译日本政法书籍渐成潮流,翻译量达200多种。发生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欧洲列强对华侵略加剧
B.近代民族工业加快发展
C.救亡道路的调整与转变
D.中体西用思想广泛传播
2 . 在国内,信息化一词的广泛使用是在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现代化目标这一大背景下出现的。关于信息化,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等。据此可知
A.中国信息化时代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
B.信息化进程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C.信息技术产业兴起表明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转变
D.信息化进程实现了中国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进
3 .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张产生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封建制度逐步发展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2018-10-19更新 | 305次组卷 | 67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第二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4 . 李鸿章凭淮军实力日渐强盛。一次,他在游孔林时说道:“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李鸿章这样评价孔子,其背景最可能是
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中体西用”思潮兴起
C.“托古改制”思想产生
D.“尊孔复古”思潮泛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小说《竹林中》是以在公堂上审讯相关证人和犯人为主要背景来展开,通过七个人物的叙述来建构凶杀案的真相。这七个人对同一“事件”的讲述莫衷一是,既互相印证又彼此矛盾。在叙事的迷雾中,唯一能确定的是武士金泽之武弘死了,他的妻子真砂被强盗多襄丸强奸了,而案子的关键问题——金泽之武弘是怎么死的却被悬搁。若想从蛛丝马迹中找出真正的凶手,最终发现那是不可能的。下列与此作品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A.B.
C.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017-10-11更新 | 1054次组卷 | 39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对这一观点进行反驳,理由应是
A.宋代文艺更多在士大夫阶层繁荣,而非在资产阶级中复兴
B.宋代自然经济仍占主体,而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两者的内容和所处背景很大不同,不是并行等值的发展
D.宋代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的衔接期,并不标志着重大的思想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以及启蒙理想的破灭,使这一时期的人们处于憧憬和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释放并表现自我成为一股潮流。”这段话反映了下列哪一作品产生的背景
A.《人间喜剧》
B.《悲惨世界》
C.《母亲》
D.《等待戈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位作家说:“景物从来不是孤立存在。周边的光线和空气不停改变,景物的外表随之改变。对我来说,周围的空气赋予了景物真实的价值。”他曾在1872年绘制了两幅《紫丁香》,分别以晴天和阴天为背景,从而创造出完全不同的色调。与这一观点吻合的美术作品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拾穗者》
C.《日出印象》
D.《格尔尼卡》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1901年梁启超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五四运动之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几乎家喻户晓。“中华民族”概念从产生到被认同的背景应该是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维新思想初见端倪
C.传统文化备受冲击
D.军阀割据战火连年
2017-02-17更新 | 367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