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2 道试题
1 .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其中“社会革命”是指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2 . 《国色天香》是一档天津卫视原创的用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诠释中国传统戏剧的真人秀节目,目的是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中国戏剧。在中国戏曲剧种中,被称为“国粹”的是
A.川剧B.越剧C.京剧D.粤剧
2021-08-1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年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中国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
2021-08-10更新 | 187次组卷 | 71卷引用:北京市2019年高三春季会考历史试题
4 . 1882年,美国国会将吃苦耐劳的华工丑化为西方社会最大的潜在威胁,通过《排华法案》阻止华工移民。这是美国第一部针对特定族群的移民法案,直到1943年才被罗斯福总统废除。该法案
A.旨在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B.违背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C.有违启蒙思想和理性精神D.因不利于罗斯福新政而被废除
2021-03-18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学者陈平原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断裂”,社会生活、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处在一种激烈动荡的状态,动荡中又包含了连续性,中国文化底色仍在。其“成功”的“断裂”体现在
A.中西对立与传承创新复杂并存B.思想解放与文学革命作用巨大
C.中西文化尖锐对立与冲突剧烈D.传统礼教与儒家道德彻底瓦解
6 . 北宋熙宁年间,陕西蓝田吕大钧兄弟制定了《吕氏乡约》,其“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四目,规定了处理乡党关系的基本准则和乡民安身立命的行为规范。促使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是
A.传统宗法制度的传承和发展B.儒学的社会担当与家国情怀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繁荣D.中央对地方控制管理的放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雷纳尔是启蒙运动时期风行一时的“美洲退化论”的代表人物,他笔下的美洲多是作为一个映衬欧洲文明博大精深的负面“他者”形象出现。这一时期思想家如此著述的目的是
A.凸显西方社会文明的优越B.批判欧洲专制体制的罪恶
C.揭露欧洲殖民主义的残酷D.表达对美洲人民深切同情
8 . 文艺复兴时的“理想型”城市规划理念先在美洲的城市建设中得到实践后,才在欧洲得以全面推广。16 世纪中期墨西哥城在西班牙的指导下,就建成了广场位于城市中心处、城市布局规整如棋盘状的理想城市,然而直到16世纪末以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才出现类似的城市布局。西班牙帝国城市建设的互动表明
A.西方文明在全球化中扩散B.殖民地成为宗主国试验场
C.人文主义的影响跨越时空D.帝国治理受益于地方经验
9 . 陈独秀在《袁世凯复活》一文中说:“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为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材料表明陈独秀
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精神B.号召民众维护临时约法
C.主张反清革命建立民国D.认识到变革思想的重要性
10 . 与中世纪修道院编年史家不同,1516年英国书商费边(Fabyan)编写的《新英格兰一法兰西编年史》问世,改变了修士把上帝创世作为历史起点的写法,而从罗马人入驻不列颠写起。他表示自己“是一个英国人”,应该展示“英国最好的东西”。这反映了当时
A.宗教影响在英国史学领域彻底消失
B.史学发展凸显人文主义和民族主义特色
C.英国人不再相信上帝创世这一说法
D.启蒙运动宣扬科学理性解放了人们思想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