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记载,汉宣帝“师受《诗》《论语》《孝经》”;成帝"壮好经书,博览古今”;光武帝"受《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这说明
A.儒学对治国理政产生重要影响
B.儒学复兴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C.儒家经典成为帝王治国依据
D.儒家纲常提升了君主治国能力
2 . 但丁的《神曲》,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拉斐尔创作了一系列圣母形象;米开朗基罗也为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雕塑作品《哀悼基督》等。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A.人文精神严重缺失
B.世俗艺术水平落后
C.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D.仍坚持以神为中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人这样评论某位词人:“他(她)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下列人物,最符合这一评论的是
A.柳永B.苏轼C.李清照D.辛弃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6年,严复在《畴人》诗中说:“孔门说人性,愚智都三科;其才可为善,著论先孟轲……日去禽兽远,用礼能贵和。人皆得分愿,后舞间前歌。自由复平等,一一如卢梭。所忧天演涂,争竟犹干戈。藉云适者存,所伤亦已多。”据此诗可知,严复
A.抨击儒学阻碍了社会近代化
B.批判进化论在社会中的运用
C.肯定了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
D.在新文化运动中“全盘西化”
5 . 经书就是儒家学派典籍的总称。在先秦时代,儒家学者们所学习和传承的只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汉武帝时,诗、书、礼、易、春秋遂被立为五经,因为乐是空有其名而无典籍留传。宋代一度扩大到13经。上述变化的实质是
A.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B.儒家经典不断丰富
C.孔孟儒学遭到破坏
D.历代统治者重视儒学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六经》是我国重要的儒家文化经典。章学诚主张“六经皆史”,郝经主张“六经皆道”,马一浮认为“六经皆艺”,钱锺书则认为“六经皆诗”。这表明他们:
A.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B.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
C.治学研究存在重思想轻学术偏见
D.均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大经大法
7 . 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2018-06-01更新 | 2572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必修三 第二单元综合训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2019-01-30更新 | 2305次组卷 | 6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历史材料。据此可知
历史材料出处
其(刘贺)天资喜由乱亡(无),终不见仁义……荒淫迷惑,失皇帝礼仪,乱汉制度。《汉书·武五子传》
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刘贺),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汉书·儒林传》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包括《悼亡赋》《易经》《礼记》《孝经》《医书》《论语》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

A.刘贺昏庸无道不重礼制
B.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
C.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
D.刘贺以皇帝的身份下葬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B.《诗经》中的“颂”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
2018-01-19更新 | 94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8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单元检测卷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