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书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蔡侯纸”得以推广的原因在于(     
①私学产生促使大众教育发展②造纸工艺改进和质量提高
③适应了政府发展儒学的需要               ④丝绸之路有利于中外往来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 . 1506年在罗马出土的古代雕塑《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刻画了特洛伊祭司拉奥孔与神抗争而被巨蛇缠死的情形。经鉴定,此雕塑是公元1世纪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他的《自然史》中所记述的作品。雕塑技巧高超,获得极高赞赏。作品获得赞誉的原因是(     

①体现了意大利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②属出土文物且有相关文献史料印证
③肯定人的价值,反映了时代的需求
④启蒙运动对于思想的解放推动明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法国一位启蒙思想家指出: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所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不可以代表的;它只能是同一个意志,或者是另一个意志,绝不可能是中间的东西。由此可以看出他主张(     
A.平等B.天赋人权C.主权在民D.直接民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D.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2022-06-23更新 | 321次组卷 | 47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1522年以前,德语尚未统一,有南德、北德等多种类型。随着马丁路德翻译的德语版《圣经》的传播,统一的德语得以形成,越来越多的德意志人开始用这种德语写作。这反映出宗教改革
A.实现了德国政治上的统一B.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C.使人们获得了信仰自主权D.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2022-06-17更新 | 410次组卷 | 20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在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课时,某位同学绘制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示意图,对图中各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①礼崩乐坏,出现“百家争鸣”,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②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了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
C.③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融合了儒、佛、道等各种思想的玄学逐渐盛行
D.④批判理学,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倡个性自由的进步思想出现
2022-06-14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对于中国古代教育,清代学者张学诚曾说:“官守学业,皆出于一,故天下以同文为治,故私门无著述文字。”现代学者孟宪承认为:“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材料描述的是
A.西周“学在官府”B.春秋时期的私学
C.西晋时期的国子监D.北宋时期的书院
2022-06-14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他们在政治上都主张
A.反对君主专制B.实行自由主义C.王权至高无上D.开明君主专制
9 . 14世纪中叶,法国作家创作了故事诗《列那狐的故事》,诗中的狮子、驴和狼、分别象征君主、教士和贵族,狐狸及其他小动物则代表市民和下层民众。故事中狐狸列那与猛兽的斗争,暗喻市民与贵族、教会间的冲突。《列那狐的故事》反映了
A.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B.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
C.市民生活摆脱了教会控制D.启蒙思想对创作的影响
2022-06-0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学习。新中国的扫盲运动
A.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B.构建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D.贯彻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2022-06-0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