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要对此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
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021-02-09更新 | 239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月易错题目定时训练(1.16)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020-08-10更新 | 369次组卷 | 81卷引用: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月易错题目定时训练(1.16)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D.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2019-01-30更新 | 780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月易错题目定时训练(1.16)
4 . 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说明当时
A.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
C.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D.中国共产党还未认清中国的客观情形
2019-01-08更新 | 197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月易错题目定时训练(1.16)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C.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
D.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
2018-09-15更新 | 303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月易错题目定时训练(1.16)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孙中山说:“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为此,孙中山
A.全力投身民国实业发展
B.提出了“耕者有其田”
C.与中国共产党实行合作
D.主张应该“节制资本”
2018-01-13更新 | 8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月易错题目定时训练(1.16)
7 . 这些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与民主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由此可知这些新知识分子
A.推动中国实现了社会转型B.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思想体现了批判继承与引介相结合的特点D.全盘学习西方文化
8 . 陈独秀、李大钊等曾相信,社会的变革,只应“由人民自己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创造……地方自治和同业联合”的组织,逐步造成民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以此来使国民直接成为国家主人,从而达到“打破阶级制度”“实行共同劳工”和“公有主义”的目的。这说明此时的陈独秀、李大钊
A.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赞同苏俄式的革命道路
C.倾向和平的建成社会主义D.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白话文在维新变法时期就得到了充分重视。1897117日,《演义白话报》在上海诞生;不久,《无锡白话报》创刊。此后,以白话命名的报刊竞相面世。这本质上反映了维新派
A.反对愚昧,提倡西方学说B.效法西方,发展新闻事业
C.普及文化,发展近代教育D.开启民智,推动思想启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孙中山一辈子崇敬马克思,称他为社会主义的“圣人”,“集几千年人类思想的大成”,但是,始终不同意照搬马克思主义,而提倡:“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师马克思之意”指的是
A.提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B.积极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C.主张人民民主主义
D.节制资本发展民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