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战国之际,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即所谓“士庶合流”,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即“士无定主”的游士。这一现象(     
A.表明分封制完全崩溃B.推动了思想文化的活跃
C.导致了社会秩序动荡D.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崛起
2022-08-19更新 | 610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78年3月,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该会议
A.直接推动科技体制改革B.标志党工作重心转移
C.推动科技政策拨乱反正D.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2022-05-18更新 | 199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D.具有鲜明的双重特征
2022-04-09更新 | 119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7届山西省高三3月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4 . 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旨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B.极大地受到古代民本思想影响
C.摆脱了传统“家国同构”观念束缚D.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时代需求
2022-01-05更新 | 773次组卷 | 49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晋城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A卷)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古语道:“有民,则有天下、国家。”…百姓随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民者,静则治,动则乱。”这些古语反映的共同政治思想是
A.家国一体B.人伦者,天理也C.政在得民D.宗法施,国可宁
6 . 正如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所强调的:“谁要是想阻碍人类的天性……那只怕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西方的人文精神即是从强调人的天性,人自身的幸福、价值和尊严开始的,正是这样的人文观,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开端。这说明
A.人文主义是薄伽丘首先提出的B.人文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彰显人性
C.人的天性是不加约束的自由D.文艺复兴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开端
2021-10-05更新 | 38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2015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23年,孙文与苏联代表越飞联合发表宣言,第一条是:“孙逸仙博士认为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因中国无使此制度可以成功之情况。越飞完全同感,认为中国最要最急之问题在民国统一之成功,与完全国家的独立之获得。”这说明
A.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实现B.宣言较合理地分析了中国国情
C.苏联对国民政府倾力支援D.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已丧失
2021-10-05更新 | 505次组卷 | 7卷引用:山西省2015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地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栾坐。”而无名氏杂剧《蓝采和》中的演员自述,“学这几分薄艺,胜似千顷良田”。这些现象反映出
A.杂剧演出带有商业性质B.杂居演出的场景丰富多彩
C.杂居演出现场服务周到D.市民把良田卖掉学演杂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韩非子说:“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废尺寸而差短长,王尔不能半中。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由此可知,韩非子认为
A.法治优于德治B.德法兼用可治国
C.先遵法后重教D.法治易产生暴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魏源对英国的政治制度作了这样的描述:“国立宰辅大臣,共商事务。国家费用,先与乡绅会议,而后征纳。……有要务则国王召议事百十三员会议,与中国军机、都察院无异”。对此评论最为恰当的是
A.魏源对君主立宪运作机制作了较真实叙述B.魏源对中、英的政治制度作了相应的对比
C.魏源未能抓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本质特征D.魏源主张中国应效法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