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留下了深深的步痕。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在意识形态领域,也是最为活跃的开拓、创造时期”。


(1)就治理国家来说,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各具特色的理论创造?以儒家、法家思想为例加以说明。

明清时期,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2)简述明清时期儒学有了怎样的发展?
2020-09-0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是两千多年来传统文化的主流。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魏晋南北朝以后,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新的挑战。两宋时期儒学分别有何新发展?并列举其核心观点。
(2)明末清初,出现了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早期启蒙思想悄然滋长。这一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有何特点?
2019-05-10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简答题
请回答孟德斯鸠、康德两位著名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2019-01-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他们分别创立了各自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最主要体现在哪里?新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分别起了什么历史作用?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哪两大创新理论成果?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分别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阶段作了怎样的阐述?这些理论对新时期中国的建设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4)综合以上问题,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2017-10-1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城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6年7月l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文化自信建立在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之上。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存在这样不同的态度:固守、利用、批判。请分别列举代表性的思想理论。
(2)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民主革命道路?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时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这一理论的思想精髓是什么?
(4)综上所述,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如何进一步提升理论自信?
6 . “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
(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
(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总之,共和国体即在欧美诸邦,亦成于不得已,必因无地求君,乃行此制,而行之亦乱弱其常。……至于中国,地大民众,尤所不宜,现在一线生机,存于复辟,然其事又极危险,使此失败,后来只有内讧瓜分为必至之结果。                       
——严复
材料二   吾以为开明专制者,绝非新经破坏之后所能行也。惟中央政府固有之权力,循序渐进以实行之,其庶可致。若新经破坏之后,则欲专制者,势不可不假借强大之武力,以拥护其未定地位,故舍立君主之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                  
——梁启超
材料三 今以革命之比立宪,革命犹易,立宪犹难。何者?立宪之举,自上言之,则不独专恃一人之才略,而兼恃万姓之合意;自下言之,则不独有万姓之合意,而兼恃一人之才略;人我相恃,所依赖者为多。而革命则既有其合意也,所不敢证明者,其才略耳。然则立宪有二难,而革命独有一难,难易相较,则无宁取其少难而多易者矣。
——章炳麟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何局限性?
(2)材料二中梁启超的观点与材料一相比,在认识上有什么进步性?
(3)材料三比材料二在认识上有什么进步?这本身又有何缺陷?
2010-06-03更新 | 6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西安福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