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后作业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西服未文,然衣制严肃,领袖洁白,衣长后衽,乃孔子三统之一,大冠似箕,为汉世士夫之遗,革舄(生皮制的鞋)为楚灵王之制,短衣为齐桓之服,故发尚武之风,趋尚同之俗,上法泰伯、主父、齐桓、魏文之英风,外取俄彼得、日明治之变法,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下……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便,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

——摘编自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18989月)

材料二   孙中山以阳历191211日为民国元年元旦,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共和成立,不用皇帝年号,而改为民国纪年,便于民众记忆;二是阳历没有闰月,减少了农历中闰月的换算,便于年度预算;三是与国际上普遍采用阳历的潮流相适应……19121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令内务部编印新历书……这部历书将旧历书上吉凶神宿一律删除。

——摘编自左玉河《从“改正朔”到“废旧历”——阳历及其节日在民国时期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有关服饰改革的主张,概述其主张改革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南京临时政府历法改革的措施,并简要评价其历史意义。
2022-12-20更新 | 133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历史文明进程中,经过一系列社会变革,人类逐渐从神权、教权和封建特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追求世俗享乐、心灵自由、民主权利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主流思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人”进行广泛的论述,赞扬人性、人的卓越能力以及人在改造世界方面的作用。人的自我创造、人的自由意志等一系列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也纷纷被提了出来。神的作用、神的权威隐退到了一个次要的位置。讴歌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成为这一时期的共同目标。

——摘编自王小侠《西方文化史论》

材料二   经过长期的经济政治发展和民族意识的熏陶,15世纪末制16世纪初,德意志民族主义思潮达到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此时发生的宗教改革是德意志人为民族利益反抗民族敌人的政治斗争。推翻罗马教廷统治,争取民族教会独立是它的主要内容。德意志民族同罗马教廷矛盾日益激化,是它爆发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启蒙运动部分思想主张逻辑示意图

中世纪启蒙时代
国家权力起源君权神授社会契约论
主权归属主权在君
权力分配君主专制
人权学说等级特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材料四   对法国来说,启蒙思想培育出整整一代革命家。在未来的革命中,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3整理家都是在启蒙思想影响下。同时,启蒙学说也通过各种途径,甚至民间说唱艺人的演唱,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开来,极大地启发了人们反封建意识,为未来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说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并说明发源于此地的最主要原因。列举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至少一例)。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文资料,回答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有哪些?依据示意图,概括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
(3)结合所学,推断材料三中①②处应该分别填写什么?
(4)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欧洲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及其主要影响。
3 . 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动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诸子,环绕着当时的社会制度及其所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展开热烈的论战。对于尧舜的解说,是诸子争辩的中心论题之一,墨、孟两家,各用尧舜为自己的意识形态作辩护,而庄、荀及韩非诸子,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批判。

材料二:孔子“信而好古”(《论语·述而》),祖述尧舜,造成了一股托古的狂风,儒生认为远古的时代才是黄金时代,影响所及,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保守与闭锁的心态 …韩非主张不遵行古法,不墨守成规,应该根据当时的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鼓应《尧舜禹在先秦诸子中的意义与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与韩非子的观点(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022-11-2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出现大变动和大分化,各种政治力量推出自己的思想家作为代言人;同时,七国争雄,各诸侯国招贤纳士,养士之风盛行,出现人才流动的局面,促进了思想领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摘编自白毅《中国古代教育史概要》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秦国的军事实力,使秦军连破魏军,威震中原;基本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县制,加强了国君的力量。

——摘编自何兹全《何兹全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   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抵抗……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坚持公开颁行的法令,对于违反新法的,坚决依法给予处罚……将新法进行到底,取得了重大胜利。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标解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思想领域形成的局面,并概括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各诸侯国变法的目的,并概括秦国变法的作用。
(3)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5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本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
(3)据材料三,分别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并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意义。
6 . 童蒙教育在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备受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童蒙教育兴盛发展的时代。在宋朝重视儒学教化和文风熏陶的政策激励下,童蒙学校从官学到民间宗族创办的私塾、义学遍布天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使用使童蒙教材和少儿读物的大量印刷和标准化印制成为可能。宋代理学大师们不仅重视蒙学,还立足理学学术发展和道德伦理体系建设并提出了诸多关于蒙学发展的创新性教育思想。

——摘编自周超、金滢坤《宋代理学对童蒙教育的影响》

材料二 宋代童蒙教育不仅教授儿童识字,具备基本的阅读基础能力,而且高度重视理学提倡的道德伦理教育。朱熹所著童蒙教材《小学》称人生需要恪守遵循的人伦规范要做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也即五教。除朱熹所著《小学》外,陈淳所著《启蒙初诵》和真德秀所著《教子斋规》也是南宋时期理学家编著的侧重理学道德教化的优秀童蒙教材。此外,其他多种专业知识如历史、自然、医学、名物和制度等知识的学习对于儿童心性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宋代童蒙教育对儿童和整个社会均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周超、金滢坤《宋代理学对童蒙教育的影响》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进宋代童蒙教育发展的因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童蒙教育的特点及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得益于17世纪的启蒙思想以及科学的世界观,18世纪见证了一场被称作“启蒙运动”的文化变革。启蒙运动不仅盛行于英国和法国,也在整个欧洲引起广泛的回响,它甚至穿越大西洋传播到了美洲殖民地,从而成为一场国际性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宗教、道德等提出了深刻的批判,成为西方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并奠定了现代性的基石。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民主思想的火种被移民传入北美。“五月花号公约”带来契约思想,特许状带来了政府必须保卫地方特权的思想。18世纪,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对英国自由的描绘、对法国政治黑暗的抨击,受到北美人的欢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对英国政制的研究,引起北美思想家的重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此时已相当流行。

——摘编自李永清《略论美国启蒙运动的思想渊源》


(1)据材料一,指出启蒙运动成为一场“国际性思想文化运动”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对当时政治进行批判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独立宣言》和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说明启蒙思想对18世纪北美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8 . 不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往往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9卷,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这大体上就是希腊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却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天下”,这个“天下”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

——摘编于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中世纪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异教土壤都是应受天谴的,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世界之外。中古时期伊斯兰历史学家心目中的世界,实际是伊斯兰教传播所及的世界,其周围地区不过是这个世界的化外而已。到了18世纪,伏尔泰著《风教通议》时,废洪水创世之说,从他当时认为最远古的中国讲起,并把欧、亚、非、英几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

——摘编自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对世界历史认知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对世界历史认识的突破并分析其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的欧洲沉溺于信仰的狂热之中,那是宗教改革和战争的时代。到了17世纪,信仰的热情逐渐冷却下来,变为哲学的思考和科学的理性精神。18世纪,欧洲的精神继续从17世纪的形而上学和理性下降到形而下的尘世,成为偶然和杂乱的感觉经验。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者也高举“理性”旗帜。笛卡尔和斯宾诺莎都声称要服从理性的节制,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他们是沉思的学者。启蒙思想家猛烈地批判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而他们本人则随时准备进巴士底狱。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他们不再像17世纪那样用理性去证明和限制宗教,而是像人文主义者那样断言宗教是荒谬和欺骗。

——摘编自陈锐《略论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和本质》

材料二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不过伏尔泰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他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主张开明君主制。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摘编自雅瑟《伏尔泰:法兰西思想之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启蒙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并说明其实践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欧洲社会上的不平等显得尖锐而深刻。人们在思考人类不平等的时候,看到了旅行家的游记中所描述的世界另一个角落的野蛮人的平等以及他们宁静的生活。卢梭借助其渊博的知识,展开辩证的想象与推理,探究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他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粗略地描述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家和社会全貌一一一个可以得到良好治理的、自由平等的、民主立法的共和国。

一一摘编自黄静《卢梭的不平等思想起源》

材料二   马克思高度肯定卢梭关于私有制是造成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的论断,并且认为随着私有制的发展这种趋势仍在不断加强。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是造成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重要原因,私有制不仅造成资本主义社会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最终还会导致资产阶级自身的灭亡。所以,实现人类平等的基础是消除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社会的所有制,建立一个社会物质资料人人共享的共产主义社会。

一一摘编自韦宇婷《马克思对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卢梭不平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其思想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超越卢梭思想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