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只在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范围之内。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人的信仰就是人的一切,它正是我们的生命。人只要有信仰,不需任何中介人或代表者,就可获得上帝救赎的恩典。信仰使得人与上帝面对面,“没有任何受造之物居于其间”。人只要有信仰,不需外在的律法和戒律的约束、不需善功和赎罪,就可得到基督的公义和永恒的生命,信仰使人摆脱了一切外在的束缚。

——李平晔《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人灵魂得救的问题上,天主教会和路德的观点有何不同。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范围之内。

——[英国]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人的信仰就是人的一切,它正是我们的生命。人只要有信仰,无须任何中介人或代表者,就可获得上帝救赎的恩典,信仰使得人与上帝面对面,“没有任何受造之物居于其间”,人只要有信仰,无须外在的律法和戒律的约束、无须善功和赎罪,就可得到基督的公义和永恒的生命,信仰使人摆脱了一切外在的束缚。

——摘编自李平晔《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以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而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人灵魂得救的问题上,天主教会和路德的观点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精神信仰的变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材料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写出了《大同书》,这本书融会儒家的大同说与基督教的“平等观”,吸纳达尔文的进化论与傅立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公养、公教、公恤”的福利思想。“公养”即妇女怀孕后,就进入到政府建立的“人本院”赡养,进行胎教。婴儿在出生后统一由政府兴办的“育婴院”“怀幼院”之类的福利机构来抚养。“公教”就是要实行惠及全体国民的义务教育,小孩从小学到大学全部由公家机构进行义务教育,儿童6岁进入“蒙养院”,10岁进入“小学院”,15岁进入“中学院”,18岁进入“大学院”,直到20岁毕业学有所成,经过14年的义务教育,让每一个青年都接受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可以让青年都凭借他们各自的专长为社会做出贡献。“公恤”指人要是染上疾病或身至残疾便可以到公立的“医疾院”“养老院”进行治疗康复。一般人到了晚年若无法自理生活,或者实在贫困无依靠,都可以进入“养老院”“恤贫院”得到全面的照顾。康有为想通过这些社会福利机构达到大同世界的美好愿望。

———摘编自黄黄宗羲《中国近代的社会福利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康有为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社会福利思想提出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当前世界文化多元化与世界文化走向融合的双趋势中,中国儒家文化也顺应了这个趋势。

材料一   2004年全世界只有7所孔子学院,到20118月为止,共有10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353所孔子学院和473所孔子课堂,其中美国和日本分别建立81所和13所孔子学院。

这个被称为“孔子学院”的现象,至少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非零和(我的利益不是你的损失)、非排他(我可以做你也可以做)、非独占(我做了不影响你做),非竞争(你做好了会是我的参考)、非暴力(我自愿做你也自愿做),互惠双赢(我有利益你也有利益)的双边合作国际语言文化推广模式,也是首个发展中国家利用有限的资金如何推广本国语言和文化进而推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先驱性试验。

——周玮生:《多元文化的共生与孔子学院的实践》

材料二   美国著名汉学家白鲁恂认为,中华文明可以拯救西方基督教文明造就的“创造性毁灭”怪圈。在他看来,基督教文明业已陷入难以自救的悖论境遇,即一面在创造着人类大量财富,一面又囿于其二元对立观在世界上制造了隔阂、对抗与冲突。

——胡燕春:《海外汉学家对“文化中国”的解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学院的创办有哪些特点?其有何示范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西方文化出现了哪些问题?中国文化的哪些核心价值有利于解决西方文化的弊端?
2021-04-2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六)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西方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面两幅图片为同一时期的美术作品

图1 拉斐尔的圣母像                         图2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材料二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至于祈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赦罪或全部免罚。”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在(宗教改革)不长的时间后,1581年7月,新教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荷兰共和国,紧跟其后的英国清教徒(基督新教中加尔文主义者)在1649年将查理一世推上了断头台,成立了共和国,1688年经过光荣革命,迎来了新教国王,实行了“君主立宪”的宪政体系。……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1776年,缔造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

意大利从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四分五裂,在1870年才成为一个统一的王国。1946年才成立民主共和国。法国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却出现了一个混乱不堪、草菅人命、革命恐怖和专政暴力为特征、令文明世界非常尴尬的法国大革命。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出现了革命专制、君主立宪、恐怖统治、自由共和等多种政体,最后以拿破仑的军事独裁、帝制告终。1848年建立了短暂的第二共和国,1870年才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第三共和国。

——曼德《中国需要的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精神》


(1)概括材料一中两幅作品的共同特点。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内在联系?
(4)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指出,现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方,指意不同”,于是当政者无法“持一统”,以致法制频繁变更,臣民不知所守。他提出,应当禁绝与孔子之术相异的学术,使得民知所从。这样的观点,得到最高统治集团的认可。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唐末五代长期混乱。五代时期的五十多年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人,伦理纲常遭到严重的破坏。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为了使自己不成为第六个短命的王朝,宋朝必须厉行集权,加强朝廷的统论力量,也必须重整伦常,恢复并发展封建伦理秩序。自宋太祖起,最高统治者全力提倡儒佛道三家思想,力图以儒学为核心建立新的思想体系。此时的知识分子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冲破汉儒的章句注疏之学,不仅舍传,而且疑经,不仅疑经,而且改易经文。这造成了两汉以来罕见的活跃气氛。历经周敦颐、张载等人,至二程终于以“理”作为世界的本源,使儒学完成向哲学化、抽象化的理学的过渡。

——摘编自田建尔《略论程朱理学的形成和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形成的背景。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发展的特点。
2020-10-0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0-2021学年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材料二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材料三   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材料四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归纳孟子和董仲舒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融合了哪家的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朱熹的思想。

(4)材料四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以《春秋》经的权威,高度肯定了“大一统”,这符合孔子所说的“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但是孔子的“吾从周”仍是肯定了周朝的封建制,而董仲舒的“大一统”则已是对“汉承秦制”的郡县制的肯定。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使儒学成为“独尊”的国家意识形态,由此完成了“汉承秦制”与儒家文化的整合。如余敦康先生所说$中国文化作为一种实体性的存在,一种与整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的文化模型,不是在先秦而是在汉代才最终形成的。”

——摘编自李存山《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损益》

材料二   朱熹把《大学》中的一些理论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至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重新解释《论语》《孟子》《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对儿童的生活习惯提出了行为规范。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对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对儒学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对儒学发展所做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末儒学呈现出的特点。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京师同文馆八年课程表》(1876年)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若云作育人才,储异日国家之大用,则非添筹经费,分科立学不为功。苟仅援前此官学、义学之例,师徒授受以经义帖括,猎取科名,亦复何裨大局?即如总署、同文馆、各省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今拟分立十科:一曰天学科,算学附焉;二曰地学科,矿学附焉;三曰道学科,各教源流附焉;四曰政学科,西国政治及律例附焉……。

——孙家鼎《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京师同文馆所设课程内容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馆是哪一派别创办,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待京师同文馆的态度及其理由。与材料一相比,在课程设置上有何进步之处?
2018-12-1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语曰:“守 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其视事也,若此之易,实无政治上之经验。……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1935     年商务印书馆)

材料三   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 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       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了孟德斯鸠的哪一学说?这一学说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三中“康梁之徒”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这场反封建斗争有何特点?这次向西方学习与以前的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1-01-2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