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从古至今,教育始终是传承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最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使人有点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对恩师的态度。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成就?
2022-05-1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传统科学思想的特点在秦汉时已相当明显。为了建立与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秩序,要求知识与技术为富国强兵服务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在我国古代,凡是与农业关系密切的知识技能都占有明显优势,编制历法、授民以时是农业社会的头等大事。……“西方科学向来是强调实体(如原子、分子、基本粒子、生物分子等),而中国的自然观则以‘关系’为基础,因而是以关于物理世界的更为‘有组织的’观点为基础”。……天文学家“只不过是皇帝的文职公仆而已”,“而文化更低、更下一层的技师和工匠也无疑同样具有这种官僚性质”。

材料二   欧洲,从14世妃开始,就出现了最早的科学社团:意大利的西芒托学院、法兰西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柏林学院等。这些以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学术团体吸引了大批的科学家,并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科学家在社会上地位达到了顶点,许多人因为科学上的贡献被封为贵族。

——摘编自J.B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材料三   18世纪后半叶,乾隆设四库馆修《四库全书》时,发现《天工开物》中有“北虏”、“东北夷”等反清字样,因此《天工开物》没有收入《四库全书》。《天工开物》单行本较难见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批判了水银“无毒”、久服“成仙”、“长生”等说法,而当时的皇帝大臣都信奉道教的以水银炼丹以求长生的做法,所以当时的书商都不敢出版这部著作,因此《本草纲目》直到李时珍死后三年才与读者见面。

——摘编自《论中国无科学之原因》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5世纪欧洲近代科技兴起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阻碍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因素。
3 . 思想解放贯穿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灵魄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诙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路德选集》

材料三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1)材料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是什么?
(2)据材料三,归纳卢梭的主要观点。
(3)以上材料分别反了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过程中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4 .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下面的题。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何态度?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
2021-04-2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更之长技三:--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上册


(1)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共同点。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两者有何不同?
(2)材料一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
(3)材料一、二的局限性在哪里?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2021-04-2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延续旧制,采取分散招生考试制度,1952年建立统一招生考试制度。1977年高考恢复后,全国统一考试时间逐步定型为7月7日至9日,2003年开始基本固定在每年6月7至9日。2001年3月,教育部发出通知,对报名参加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考生,取消了“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二十五周岁”的限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而且可在毕业当年报考普通高校本专科。2002年,高校招生第一次全面实现网上录取,全国网上录取新生率达到85%,2007年开始试点建设标准化考点,教育部、财政部提出建设总体目标是:2012年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完成1.3万个标准化考点、3500个试卷保密室、365个考务指挥中心。201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九)》,将组织考试作弊、贩卖作弊器材、替考行为入刑定罪。

——摘编自王火生《高考制度改革的道与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以来高考制度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以来高考制度改革的意义。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指出其时代特点。

(2)三则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8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枝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班固《汉书·儒林传》

材料三   就文化代表人物而言,陈寅恪经过严密考证,指出李白、白居易、元稹、欧阳询等均有胡人血统,其先祖或为胡人,或为鲜卑。这就有力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各少数民族文化均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应称为大中华文化,而这种文化的集大成与高峰,正是在中古时期。当然,传统的儒家文化也并非拒绝吸收外来因素,如屈原的《离骚》,陈寅恪就指出含有道教思想。

——刘克敌《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中古时期所表现出的特点。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疾,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电的利弊》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大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作用的不同之处。
(2)分析形成不同之处的原因。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四大发明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并分析其本质目的。
(3)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与朱熹有何不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作用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