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1 . 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 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二 工业革命的开展,意味着英国工业化的发生。工业化具有极强的集聚效应,拉动各种经济要素和人口向一定的地理空间集中,形成了新兴工业城市。工业生产方式的分工和专业化,促使一部分人从事非生产性劳动,促进工农业以外产业的发展。公路、运河和铁路的兴修,使英国各地的社会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加快城市发展并突出了城市的主体地位。

——摘编自赵煦《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

材料三 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而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讲话》(2018年 5月 28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分析工业革命在英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现代促使“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的两项最重要的技术及由此引发的劳作方式的新变化。
2023-01-2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末清初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材料三   我们的传教士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之。……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有什么荣誉可说呢。……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传教士所谈的这种美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官吏的掠夺行为。……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之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其他任何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四   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视中国为开明君主制的榜样,因为中国皇帝运用儒学的理性价值观来治理国家。对一个被启蒙思想鼓励过的理想的开明的君主来说,与绅士阶层一起商议国是是一个本质特征。伏尔泰相信中国儒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可以作为欧洲社会伦理和政治的榜样。……通过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努力,中国的道德和政治取代语言和历史,开始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美)孟德卫《1500~1800,中西方的重大机遇》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他们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评价不同,但其用意相同,请指出其相同的用意是什么?

材料五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制度,极为推崇。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4)依据材料五,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简要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2023-01-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项数2225259257788

(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材料二   北宋时期,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飞跃。据考古发现,当时采用新印刷术印刷的书籍,字体工整,装订精美,但也出现了个别文字方向颠倒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排版疏忽所致。


(2)材料二中印刷术的“新飞跃”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火药、指南针在宋朝的发展状况如何?

材料三   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的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3)试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三中李约瑟先生的“问题”。
2023-01-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瓦特             图二 蒸汽机             图三 法拉第               图四电磁感应实验

材料二   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三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邀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

材料四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神舟系列、嫦娥系列相继进入太空。


(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中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2023-01-0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对比研究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社会。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e,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五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1)据材料一、二,指出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
(2)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3)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同时期的中外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本质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2023-01-0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自古以来,“刑德”就被视为经世治民之“二柄”,以刑法和刑罚为中心的古代法律制度,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成为中国传统观念与制度的重要载体。

从法律上看,除战国时代和秦朝曾经由法家思想指导法制建设外,其他各朝的法律制度,大到立法的基本原则,宏观的法律政策,小到某一项具体的规定,都可能是受儒家理论和价值观的影响。通常所说的中国古代法的伦理特性,所谓的“礼法结合”,都是与儒家学说密切相关的。

——曾宪义主编《中国法制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韩非子的“法治观”。
(2)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法制的特点。
2023-01-0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西学中源”,亦称“中源西流”。即西方文化源出中国,近代西方文明,中国“古已有之”。这是中国人早期认知西方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停滞与落后,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乃至制度,但是,传统文明的强大惯性却使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矛盾当中……加之时人昧于世界,只能将新生事物与自己熟知的知识相比较,从中寻求认识的依据,所以,“西学中源”说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摘自中华书局《清史资料》

材料二   “中体西用”是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务实派都认可的“自强”方式,是对“西学中源”的继承与超越……“中体西用”解决了保守派只看到“百年变局”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收拾人心、重修政治却轻视外部威胁的问题上。……“中体西用”解决了务实派只看到“千年变局”而没有意识到在缺乏对传统文化自信心基础上学习西方也可能引起对传统文化冲击,以及由此引起大一统内部涣散的问题。

——摘自陆勇《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传统“中国”观念的调适》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学说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并指出“中体西用”对“西学中源”有何超越。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对中国产生的共同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儒家始终以积极心态和入世情怀对待社会、对待生活。树立高尚的道德信仰,强调个体修养、社会教化、国家治理方面的重要价值。儒家爱国主义认为个人从来就是与一定的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就没有个人的私人利益。儒家的仁学爱国思想强调“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以血亲之爱为基础发展起对国家民族的爱,使血亲的骨肉之爱与对国家民族的爱合为一体。在忠与孝之间,主张牺牲对父母的孝而对国家尽忠,甚至主张大义灭亲。这种价值导向深入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灵培育出一种国而忘家、精忠报国、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

——摘编自史康健《略论儒家仁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二   梁启超在《爱国论》中写道:“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在避难日本期间,梁启超走向了以思想影响社会,构造国民思想,以服务于社会变革的文化改造活动。梁启超希望国家的建立,要既实行宪政,又能保持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孕育民族文化内涵的现代国家。这样的国家的国民必须是“新民”--时时为国家与民族一体化而存在的“国民”“公民”,是以一种整体性而存在的国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实践中,梁启超的思想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摘编自商植桐郭瑞军《论梁启超的个人自治思想与共和爱国主义、文化民族主义的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爱国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337—1453年,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唤醒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感情。从14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恩格斯说:“语族一旦划分……这些语族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

——摘编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材料二从最初的13到14世纪近百年的积淀,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如意大利,法国,德国内部的工商业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从封建地主阶级中分离出来……于是一

场以文化思想,艺术领域的改革——文艺复兴,便催生了最初的民族主义。17、18世纪的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是西方民族主义的第一次高涨时期。可以说,资产阶级革命催

生出民族主义思潮第一次高潮的到来,极大的推动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革命发展,人们的民族意识空前发展,也促进了民族国家形成。

材料三国家思想的淡漠是中国社会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中,传统的“天下”观念与现代“国家”观念发生冲突的必然表现,也是梁启超和20世纪初期的先进分子们在政治变革和社会变革中所遇到的共同问题。究其原因,梁启超认为“我国幅员寥廓,交通不便,国家统一之观念,本已未能深入人心”,加上几千年来封建专制制度的摧残,以致在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出现“人民与国家休戚漠不相关”的悲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形成的差异。
2022-11-0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二   1924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材料三   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二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3)依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结果。
(4)指出材料四中所说的“几次波动”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5)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
2022-04-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