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泰坦尼克号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比如航行过程中不断传输的电报,是利用电流交替地通电和切断产生不同的信号,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目的的新工具;再比如船上的电话、电灯、无线电通讯,都让航海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船和船,船和陆地之间不再遥远。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后,就曾利用无线电讯息向周围船只求救。

——《纪念泰坦尼克号遇难100周年》


材料二   20178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6月,中国网民规模这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同时有许多学生通过手机上网谈梦想、话未来,融矛盾、叙友谊,但还有些同学上网发牢骚、转假帖,极个别同学甚至荒废学业,沉迷于《王者荣耀》等虚拟世界之中。
(1)写出材料一中在“泰坦尼克”上所体现的科技成果,并简述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回答互联网给人们带来哪些影响。

2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数学天文历法
气象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项目2225259257788

材料二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三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材料四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2)概述材料二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有何特点或局限?

(4)材料四中的两句诗分属哪个流派?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17-11-2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时间

401—

1000年

1001—

1500年

1501—

1840年

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

70%

58%

29%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1501—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6—2003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

4 . 材料:《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数学天文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数量2225259257788

(1)根据材料,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2)为什么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绩如此突出?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轮船招商局是在洋务运动中诞生的第一个官督商办企业,其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及思想领域的变化,浓缩了洋务企业的基本特点。

轮船招商局历年船值统计(1873—1893年)

单位/两

年别轮船小轮船趸船驳船合计
1873—1874476141120781084489303
1875—18761342953127384001441211399826
1876—18772782391499031979603030254
18862300000600011500030002424000
1890196400065008000015002052000
1893164000080005000020001700000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依据材料,任意提取有关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说明:任意提取两点信息即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8-02-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二轮复习 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押题专练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宋代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法九渊等都热衷于书院讲学,影响巨大。
——据曹松叶《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
材料二
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已经屡屡见诸报章,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都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有的还说:“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高官要员,如张之洞、刘冲一等也强调“西国之强,强以学校”,中国只有大规模“兴学育才”,方能“勉图补救”,否则“不但和与战均无可恃,即幸而战胜,亦无益于根本”。“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诏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以为时用。但变法不久就遭遇失败,许多新式学堂未及开办即告夭折,教育救国思想也随之陷于低潮。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三
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和重建了文科院系。清华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内有“行胜于言”的格言。
——据《清华大学校史稿》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书院教育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评述晚清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和实践。
(3)根据材料三,概述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2017-02-1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南省常德市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文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皆中小学生。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以表其景仰之诚。统计结果如下:
序号
崇拜的人数
被崇拜者
1
153
孔子
2
61
孟子
3
17
孙中山
4
11
颜渊
5
8
诸葛亮、范仲淹
6
7
岳飞
7
6
王守仁
8
4
大禹、陶侃、朱熹、华盛顿等
9
3
程德全
10
2
苏轼、康有为、袁世凯等
11
1
伯夷、周公、苏秦、张仪、秦始皇、张良、
萧何、韩信、司马迁、马援、班超、韩愈、司马光、程颐、徐光启、顾宪成、史可法、曾纪泽、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培根、卢梭、梁启超、武训、安重根等
12
23
无崇拜者

——据《考师范之笑话》上海《时报》1913-7-1.
材料二
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有“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的问题,回答者大多数来自学生,答案却大相径庭,结果如下:
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民意测验第6题统计表

——据朱务善《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北京大学日刊》1924-3-5
回答以下问题:
(1)从整体上看,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调查结果各有何特点?
(2)你认为什么因素导致了民意测验的结果的差别如此之大?
(3)引用上述资料对研究历史会有怎样的作用?
2016-12-2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文)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理学大厦的创建)不是偶然的。宋代经济、文化、科学相当发达。有学者统计,宋代士人在全部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通过科举而做官的不少。……历经元、明两朝,理学逐渐失去活力,而朱熹《四书集注》成为学人取得功名利禄的敲门砖。这种思想呆滞局面,由于明、清朝代的交替而引起学人们的思考。由明到清这样的“变局”应当由谁来负责?以往的思想文化有什么误区?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儒、道和其他学派应如何评价?应怎样估量佛教的传入等等重要思想理论问题,让人不得不去研究、思考,并提出应有的答案。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基于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我们的先人不仅早就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创新理念,而且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创造了天文、算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的累累硕果。……立足当代,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科技成就,但也正视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的客观现实,力倡创新发展。

——2016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思想的三个“支撑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与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在思想主张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思想创新在中国现代史不同领域中的成就及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欧洲的人文学者为反对封建教育和教会教育,很注意古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资料的研究和发掘。意大利最早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P.P.韦杰里乌斯,早在15世纪前夕就根据古代文献撰写了《论绅士风度和自由教育》,要求实施符合自由人价值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身心的良好发展。此后,其他有关古代教育的著作或读物也相继出现。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他们要求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的教育理想进行教育革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普遍冲击了封建教育制度,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独占,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新学校,扩大了教育对象。
材料二:在16—19世纪,除了渊源于古代四艺中的天文学外,力学、地理学、物理、化学、数学等新的学科都已相继出现。
——根据(美)布鲁巴克:《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
材料三:表1   1851年至1913年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统计表

表2     1801年至1900年英国、法国、德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

——据潘迦华:《论19世纪德国的教育改革》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6-19世纪出现一系列新学科的经济、文化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l)根据下边的材料,完成下列表格。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主题二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某同学收集到有关中国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资料: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黄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于蜀,蜀守(李)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郑国)梁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项,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司马迁《史记·河梁书》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的基本状况,分析其发展原因。主题三   中国古代的科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16-11-18更新 | 3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