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在早期人类社会,各地劳动人民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文化在传播与交流中不断发展。某学校准备举办主题为“世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的展览活动。

1.根据展品信息,将下列展品匹配相应的展馆。(填写字母)

2.造纸术的出现与传播,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根据以下材料的提示,画出“中国造纸术的传播演变示意图”。

材料:从考古可知,在西汉已有植物纤维(麻类)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中国造纸术在2世纪便已传到越南,7世纪,通过朝鲜传入日本。丝绸之路是造纸术西传的桥梁,3世纪纸已传到西域地区,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中亚地区,后通过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

人类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木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的,从而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

——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3.概括上述《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材料中阐述的文化交流特征
2022-12-22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上海A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2 . 材料一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引自《论语》

材料二   鲁迅对孔子及儒学的评论

  评论
评孔子 “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年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
“孔墨都不满于现状,要加以改革。”
评儒学 “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
“着眼于历代封建帝王赖以维护其统治的儒家的传统——精神‘麻痹术’。”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对孔子与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3.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鲁迅与伏尔泰对儒学的态度?
2022-11-2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周练历史试题(5)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松江区历史一模、维新与革命

1902年,康有为发表《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能行革命书》,引起章太炎不满,翌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针锋相对展开论战。

康有为:夫革命非一国之吉祥善事也。……以中国今日之人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何能如欧洲民变之公。势必大者王,小者侯。何能变法救民?何能整顿内治?

何谓中国革命?内乱相残,必至令外人得利也。……而革命自立者,犹望外人之助,岂不哀哉!故无论革命者能假外国之力与否,要终于自鬻国民,以速其割亡而已。

皇上既早欲开议院、与民权矣,先以专制之君权变法,徐以公议之民权守成,不待革命糜烂之争,而可安享民权自由、变法自强之乐。

章太炎:夫公理未明,旧俗俱在之民,不可革命,而独可立宪,此又何也?岂有立宪之世,一人独圣于上,而天下皆生番野蛮者哉?…人心之智慧,自竞争而后发生,今日之民智,不必恃他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吾以为今日革命,不能不与外国委蛇,虽极委蛇,犹不能不使外人干涉,此固革命党所已知,而非革命党所未知也。然以人情自利言之,则从之为多数,而不从为少数。

所谓立宪者,固将有上下两院,而下院议定之案,上院犹得以可否之。今上院之法定议员,谁为之耶?其曰皇族,则亲王贝子是已;其曰贵族。


(1)根据材料信息,简述此论战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概述论战的焦点问题。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这一论战。
4 . 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在早期人类社会,各地劳动人民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文化在传播与交流中不断发展。某学校准备举办主题为“世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的展览活动。
(1)根据展品信息,将下列展品匹配相应的展馆。(填写字母)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罗马民法大全》

D阿兹特克太阳历

E有“0”数字符号的手稿(3世纪)

F东汉织锦新疆博物馆藏

G记载金字塔建造的莎草纸

H玉米彩陶(7世纪)危地马拉出土

(2)造纸术的出现与传播,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根据以下材料的提示,画出“中国造纸术的传播演变示意图”。

材料   从考古可知,在西汉已有植物纤维(麻类)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中国造纸术在2世纪便已传到越南,7世纪,通过朝鲜传入日本。丝绸之路是造纸术西传的桥梁,3世纪纸已传到西域地区,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中亚地区,后通过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

人类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木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的,从而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

——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3)概括上述《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材料中阐述的文化交流特征
2022-06-20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法之“意”

材料一   灋(法的繁体),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一种传说中的野兽,“性识有罪”),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二   初游欧时,尝入法庭,观其听狱,归邸数日,如有所失。

——严复译《法意》(1909年)

材料三   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夫中国刑狱之平,至于虞廷之皋陶极矣。然皆以贵治贱,故仁可以为民父母,而暴亦可为豺狼……虽有尧舜为之君,其治亦苟且而已。何则?一治之余,犹可以乱也。             

——严复译《法意》(1909年)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法律具有怎么样的功能和特点?
(2)19世纪70年代,严复曾前往英国留学。结合所学知识,当时英国法庭审判中的哪些现象可能导致严复归邸后“如有所失”?
(3)根据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严复的“如有所失”?
2007高三·上海·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某中学一研究小组就“同文馆”的历史进行探讨。他们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了时人日记、回忆录和后人著述等三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

材料二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三   “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1862年入学的仅10人,后增为30人,最多时也只有125人,1901年,该馆并入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完全按正规的学校来办,入校学生不仅学外语,还学中文和自然科学,学制严格,八年毕业。……考试制度也很严格,月有月考,季有季考,岁有岁考,三年一大考。……总体来看,同文馆作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新式学堂,其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拓荒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李喜所:《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同文馆》,载《中国礼制风俗漫谈》。)


(1)材料二与材料三中哪一则是原始材料?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哪种人的态度?当时同文馆的处境如何?结合材料,分析出现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为研究小组写一则关于同文馆的简介。
2021-08-20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07年上海地区历史复习试题
7 .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提出,李约瑟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请回答:
(1)填表完成下列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的主要史实。
中国古代科技贡献列表(部分)
朝代相关人物主要史实
火药及火药武器的使用,突火枪、火铳。
北宋发明③(材质)活字印刷
著作⑥被誉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里程碑。

(2)请你尝试从元代以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入手分析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2021-08-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11校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联考历史试卷
8 .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早期探索民族救亡的历程中, 其思想总能紧贴时代的脉搏。

材料一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敬告青年》,载于1915 年 9 月 15 日《青年杂志》

材料二   世界上是些甚么人最有用、最贵重呢? 必有一班糊涂人说皇帝最有用、最贵重,或是说做官的、读书的最有用、最贵重。我以为他们说错了,我以为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

——《劳动者底觉悟》, 载于 1920 年 5 月 1 日《新青年》


问题:
(1)请指出陈独秀发表上述两文时,中国国内分别出现了什么新的形势?
(2)依据上述两则材料,指出陈独秀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从此后的历史看,陈独秀为自己的新认识采取了什么行动?
9 . 国歌是国家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国的歌曲。近代中国,出于外交活动的需要,国歌从无到有,又随着政权的变更几度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巩金瓯》,由清政府于1911年10月4日发布上谕,颁行全国。歌词如下:

巩金瓯[ōu],承天帱[dào],民物欣凫 [fú]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 [hào],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刘锦藻撰:《清朝续文献通考》第二册,卷一百九十九﹒乐十二

材料二   近代中国第二首正式的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发布于1915年5月。歌词如下:

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

——《政府公报》第1095号,1915年5月26日

材料三   近代中国第三首正式的国歌《卿云歌》于1921年7月1日正式发布。(此歌为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应征作品,后经重新谱曲)歌词如下: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众议院汪荣宝送国歌函》,载《教育部编撰处月刊》1913年5月,第1卷第4册


(1)《巩金瓯》发布时,清政府正在进行王朝自救,这一事件是什么?
(2)《中华雄立宇宙间》问世时也引来众多批评和质疑。结合时代背景和歌词内容,分析原因。
(3)从《中华雄立宇宙间》到《卿云歌》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举造成这种变化的社会因素。
10 . 士人·精英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无论是传统士人还是现代知识精英,都要在时代洪流中作出抉择。

材料一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摘自(北宋)汪洙《神童诗》

材料二   ……科举停废,则意味着希望的破灭。四民之首的士人不再以科举为指挥棒,而是各择出路:通过留学成为上层知识分子精英,旧学即废,全国上下转而崇尚新学,留学成为读书人进阶的最好途径。然而有条件留学的知识分子毕竟还是少数,而这些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归国后往往成为上层精英,如胡适。投身实业,清朝末年,在“西潮”冲击下,“商”念来愈被提升到重要位置,与西方商战,追逐高利风行一时,很多具有传统功名的人转而投身实业,如清末状元张謇、孙家鼐。融入地方政权,成为清末自治运动的重要力量,山西士子刘大鹏。还有一部分人加入会堂,或投身于军事活动,因此传统士人的社会流向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出路更趋多样化。

——摘自何吉美《科举制的存废与清末传统士人的社会流动》

材料三   ……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代表面对接踵而来的社会危机和历史巨变,积极思考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走上历史的中心舞台……发动了一场又一场政治社会的革命……。

——摘自康冀楠《清末开封:河南省革命摇篮》


(1)材料一中的“长策”指什么?如何理解“……赚得尽白头”?
(2)“科举停度,则意味着希望的破灭”,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不同时代“他们”的抉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