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和思想变化。
材料一 乾嘉盛时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因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惨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时事。……清代考证学,颇亦承袭明人。社会书本流传既易,博雅考证之学,自必应运而兴。……故江、浙考证汉学,……则变为纯学术之探讨,钻入故纸堆中,与现实绝不相干。
——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到乾嘉时代(清代中期)江、浙学者出现的两种背离的学术文化思想,并分析各自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2)概述“双百方针”的主要内容, 并从政治与学术文化角度评价其意义。
材料三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出现作为新的社会粘合剂,极大地改变了既有的社会结构,文化、政治、经济已然呈现出一种与过去大不一样的面貌。

(3)互联网的出现是时代潮流,还是洪水猛兽,众说纷纭。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择一论证。
2016-12-12更新 | 13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浙江余姚市高三冲刺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1895—1913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频繁出现。
——《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
材料二: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2005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895-1913年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出毛泽东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并简单说明我国是如何实现毛泽东所说的两个步骤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2016-12-12更新 | 14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咸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概括图1和图2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的角度比较二者的异同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4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占世界比重的两个显著变化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两个特点的历史原因。
2016-12-12更新 | 9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检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5 . 历史上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都曾创造出独具魅力、光彩照人的文化,深刻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在近代思想文化发展上却走出风格迥异却又殊途同归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思想文化领域而言,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的欧洲人……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   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三 “物质的革命失败了,政治的革命失败了。现在有思想革命的萌芽了。”“真正的中华民国必须建设在新思想的上面。新思想必须放在新文学里面……所以未来中华民国的长成,很靠着文学革命的培养。”                                 ——傅斯年《白话文学与心理改革》
材料四 今日文学大病,在于徒有形式而无精神,徒有文而无质,徒有铿锵之韵,貌似之辞而已。今欲救此弊,宜从三事入手。第一,须言之有物;第二,须讲求文法;第三,当用“文之文字”时不可避之。
——胡适《逼上梁山》
(1)结合材料一分析“法语热”风靡欧洲大陆的原因。
(2)材料二中雨果所追悼的文学家是谁?请说明判断依据
(3)结合材料三、四说明傅斯年和胡适的共同主张,并分析原因。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在思想启蒙上的不同特点。
2016-12-12更新 | 3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湖北省宜昌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利玛窦于1601年,应明万历皇帝之诏住进了北京,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他在中国传教历经艰辛,前后长达28年。利玛窦在华期间,用了很大的精力潜心研读儒家经典,李贽说利玛窦“凡我国书籍无不读……请明于四书性理者解其大义,又请明于六经疏义者通其解说,今尽能言我此间之言,作此间之文字,行此间之礼仪”是一个“中极玲珑,外极朴实”的“极标致”之人。
----摘自《儒家学说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摘自《启蒙运动与中国儒家学说的关系》
材料三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材料四 近百年来,中国人、东方人都公认,现代民主就是西方的民主,它起源于欧洲。学习、借鉴,乃至全盘照搬西方的民主,也就成为许多近现代中国人的思想热点。近百年来,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文化上的障碍、精神上的阻力。然而,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有西方人指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是17一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近20年的飞速发展的历史,向世人显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东方文明,不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精神阻力,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源。
----摘自《儒学与世界》
材料五: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利玛窦在中国认真研究中国儒家经典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欧洲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儒家学说被肯定的主要原因。
(4)概括四段材料的核心内容。并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儒学的认识。
(5)材料五为什么说“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2016-12-12更新 | 12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安徽省无为开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冶民无常,唯以法治……明和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谭刑撼?曰:杀戮之谓刑,皮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按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五: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3)材料四中提到的宪法,它体现了哪两个原则?它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及其法律高度成熟的标志。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点之一。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①废除科举制,大办各类新式学校(当时称为学堂)。1905年清政府下令停止科举取士,再加上鼓励兴办新式学堂的政策一一落实,我国出现近代以来兴办新式学校的热潮。到1909年,全国新式学堂的数量已达5000多所。在校学生超过160万人。新式学校取代旧式学校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体。

②提出新的办学宗旨。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明确指出:“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明其智识,练其艺能。”1906年清政府又提出“忠诚、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崇尚科学技术等实用知识)”的五项办学原则,清政府主管教育的官员又宣称,学堂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体育培养人的身体之能力,智、德、美三育培养人的精神之能力,相应发展真善美之理想,以期培养完全之人物”。

③制定全国统一的新式学校学制。仿照日本将普通教育分为初等教育(幼儿园、小学)、中等教育(初中、高中)、高等教育(大学)。并规定各级学校的学习年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师范和工程技术职业教育。部分开放女子教育,允许兴办女子小学和师范学校。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提出的办学宗旨和传统旧式学校办学宗旨的异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作用。

9 . 圣雄甘地是印度国父,他感召和引导着印度人民用和平的方式获得了独立解放,也给迷茫和狂乱世界带来了一种希望,一种光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非暴力的核心是爱和感化。甘地继承了古代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道德观中的“戒杀”原则……虽然甘地的“非暴力”说带有很浓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但是也表现出他对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强烈追求。

——朱明忠《者评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

材料二非暴力抵抗是一种自我纯洁的过程,而我们的斗争又是一个神圣的斗争,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有一个自我纯洁的行动,似乎是很恰当的。让印度的全体人民在那一天停止工作,把那一天当作绝食和祈祷的日子。……孟买的总罢市是完全成功的……那时的盐税是极不得人心的,而且不久以前还有过一次争取取消盐税的强大运动。我因此建议人民可以置盐税法于不顾,在各人家里,用海水制盐。我还有一个建议是售卖禁书。……把这两本书加以重版并公开售卖似乎是进行文明的不服从的最轻易的办法。

——《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材料三1999年岁末,世界各大通讯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公开评选中,20世纪以“非暴力主义”引领印度人民走向独立和尊严的甘地,被一致公推为人类“千年政治领袖”。他改写了人们对政治的认识,洗刷了政治的肮脏和血腥,把政治升华到人性的层面。

——王小平《震撼心灵的奇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非暴力思想”的来源。结合所知识,指出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甘地倡导“非暴力抵抗”的主要内容。结合所知识,指出其对印度民族独立产生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回答甘地被推为人类“千年政治领袖”的历史依据。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10 . 民主启蒙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中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必有私,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德业儒臣后论》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主张产生的原因。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的目的有何共同之处?
⑶根据材料三,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先天不足”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福州屏东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