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5 道试题
1 . 技术进步和科学革命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自然科学与神学》

材料二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宗教神学的冲击。
(2)近代西方发生的三次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 . 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各国君主均未采纳他的主张。

——人民版《历史必修1》

材料二   (孔子的学说)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

——均引自《明夷待访录》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政治理想”。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周游列国、主张未被各国采纳之后,他又以何种特殊方式继续致力于“政治理想”的实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学说成为“国家正式教义”的标志及其原因。
(3)黄宗羲的思想广受关注,有以下两种观点可供讨论:①“其所论之民本思想实上继孟子贵民之绝学,下开梁启超、孙中山诸氏民治思想之先河”。②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在“咨议机构”、“立法主体”两方面与近代西方民主理论有着根本区别。你同意哪种观点?若同意①请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予以说明。若同意②请结合材料二进行论证。(只答序号不写理由不得分)
2020-12-1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冷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                                                                                

——钱穆《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中,639-754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3)材料三中九品中正制是什么时期创立的?依据材料三指出后来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
2020-12-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也因为“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

                                                    ——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材料三】五四运动前兴起的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旧有意识形态卷土重来的反思与批判,承继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运动的功绩,封建思想的禁锢被冲决了,西方各种新思潮也如闸门开洪一般相继涌入中华大地。如果说初期的西方思想是以整体的形式传入中国并产生洪波巨澜,那么在五四运动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则日益呈现出理论与学派的多元化倾向。

                                     ——摘编自《五四时期西化思潮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思想潮流发生重大转变的推动因素。有学者认为晚清思潮有其时代特色,试结合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洋务派和维新派分别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为何要对儒家思想“严厉批判”。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文化人在提倡传统下层文化即新文学方面的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思潮兴起的背景。归纳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们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1830年以后,出现了少年儿童涌入小学的高潮。美国马萨诸塞州于1852年颁布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法令。

美国1870年后又出现了涌入中学的高潮。到1898年美国实行普及义务教育的32个州已有17个州把义务教育年限定为9年。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初级中学的程度。

法国于1959年把义务教育延长为10年,英国从1969年起延长为11年,美国多数州延长到12年,原苏联从1984年延长到11年。

——整理自《中国义务教育学制改革大思路》

材料二   随着新兴技术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只有普及义务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才能适应祖国的四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科学技术应用程度的决定因素,而基础教育则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基础。理论工作者强调,不普及义务教育,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能是纸上谈兵。法律工作者指出,法盲和文盲有很大的相关性,不普及义务教育,真正的法制是难于实施的。

——整理自杨海榕《试论普及义务教育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义务教育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普及义务教育对我国的重大意义。
(3)综合上述分析,如何认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
6 .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既是一个时代的表征,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但是,正是在物理学领域,牛顿进行了最有意义的研究。在这方面,他以伽利略的研究为基础,将后者的成果发展到辉煌的顶点。牛顿的一个朋友叙述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在观察果园里的苹果从果树上掉下来时,受到解决这一难题的暗示的。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嫦娥奔月”的神话,只能表达人类对大地与月球之间的一种朦胧关系,寄托了人类向往太空的精神幻想。17世纪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才为人类真正认识地球、展开对太空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机械动力、天文观察装置的发明和使用,天体中的一颗颗行星的发现又为人类正确认识宇宙带来了希望。

材料三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在恐怖时代获得了实现,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丧失了信心的市民等级,为了摆脱这种恐怖,起初求助于腐败的督政府,最后则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摘自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伽利略的研究”是指什么?牛顿是如何将其“发展到辉煌的顶点”的?其标志性著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包括哪些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牛顿力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材料三中,作者对由理性主义指导而建立起来的社会持什么看法?试各举一例文学艺术美术作品佐证这一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2020-12-0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7 . 教育的发展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也深受社会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汉马融注(《论语》):“言人所在见教,无有种类。”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

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

——《汉书武帝纪》

材料三   洋务运动重要教育实践一览表

时间内容
1862创办北京同文馆
1863创办广东方言馆
1866创办福州船政学堂
1867创办天文算学馆
1872187318751887派遣留美学生共120

材料四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1995年5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马融的注解体现了孔子哪一教育思想?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汉武帝的举措对当时的教育和思想领域分别产生哪些影响?
(3)材料三的教育实践反映了洋务运动哪一指导思想?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有何重要影响?
(4)据材料四,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反映了我国将实施哪一重大战略?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2020-12-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二   阳明继起,发为学贵自得之论,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升儒学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分析阳明心学的主张及蕴含的思想价值。
(3)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进步性。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现实意义?
2020-12-0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9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材料。

材料一   孔子曰;“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基本思想主张,孔子所说的“礼”主要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观点、主张及该主张对西汉王朝的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
2020-11-2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在教育建设上作了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对教育机构与学校作直接的政治清理;第二,为工农及其子女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加快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第三,改革学制,制定试行新的中小学暂行规程,形成学校 教育的稳态;第四,大力推行苏联教育学理论与教育经验。

——摘编自叶澜《“新基础教育”论》

材料二   留学生作为一支学贯中西的新型知识群体,直接影响了中国的代化进程和中国先进文化的构建。

高潮时期

主要方向

方 式

规模及代表人物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全方位,欧美发达国家居多

初期公费为主,进入21世纪后,自费留学占主流

从1978年到2015年底,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 404.21万人;2015年,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 397635人来华留学。代表人物为李彦宏、张朝阳等

——摘编自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对内教育建设的主要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当代中国对外留学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归纳其时代背景,分析其历史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教育发展变化的认识。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