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的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   17世纪以来,孔子文化及儒家思想在欧洲迅速传播,形成了兴盛百年的“中国文化热”。耶鲁大学哲学教授诺斯洛普曾说,西方人看问题,就好比一个人站在地球之外看地球如何运转,而东方(主要指中国)人看问题则好比本人在地球上与地球同时运转。这种差别,真是一语道破了为什么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而西方人则永远是天人对抗、人如何征服大自然。

——引自《光明日报》:熊玠《儒学在美国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核心思想及其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历史意义如何?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理学代表人物(至少两人),并分析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的深远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孔子儒家思想对当代世界有何价值?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来所创”,…我们现在又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桑成之《晚清——政治与文化》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迁就调和……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讨论。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材料三 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不论搞什么主义,只要肯竭力向实际运动的方面去做,去努力,都是对的,都是有效果的。……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的希望。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主张,该主张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材料中“西洋的法子”核心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在救国道路的探索上有什么新的主张?起到了什么作用?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中国共产主义者曾多次将“外国的进步文化”与“中国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试举一例说明。
2022-02-15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表的几位人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编号①、②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2)编号③④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个阶级的观点?他们提出了什么救国方案?具体实践分别是什么?
(3)编号⑤人物提出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救国方案,这一方案是什么?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进行了什么活动?你如何评价这一活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编号
人物
速写著有《海国图志》一书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著有《新学伪经考》一书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新青年》的创办者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编号①、②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指导思想是什么?
(2)编号③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个派别的观点?他们提出了什么救国方案?
(3)编号⑤人物提出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救国方案,这一方案是什么?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进行了什么活动?你如何评价这一活动?
(4)上述人物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帝国建立了单一制的郡县制统治,但是实际上,战国列国相互并立的国家观念以及更为古老的分封制传统并没有完全被统一的、郡县制国家观念所取代。统治阶级内部对新帝国建立怎样的国家结构本身即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赞同分封的人很多:六国的政治势力、社会势力仍存,恢复列国并立统治的愿望依然十分强烈:文化的地域性差异然十分突出。

材料二 汉初社会经济残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集权有限,统治者米取了变通的郡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统治阶级在与分裂势力作顽强斗争的同时,也要求“郡国自拊循其民”,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主权,为缓和汉初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奠定了政治基础。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秦朝郡县制国家观念受到的挑战。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国家结构形式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哪些措施使“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4)除了观念和传统之外,治国主导思想的不同也对国家结构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汉武帝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变化。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利分别应该由国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相互制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材料三:读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运动?其代表人物还有谁?
(2)据材料二说明新中国是否采用多党制?据材料三列出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 . 阅读材料
材料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3)概括材料关于儒家思想地位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