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以“文、行、忠、信”教育学生,孔子在《论语》中直接提及“信”的言论就有35次,仅次于仁、礼、知(智)、道、学、德等6个概念。孔子认为,不仅在人与人交往上应当诚实守信,在研究学问方面,也应当以诚信处之。在孔子看来,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讲诚守信,然后才能立足于社会,若无诚不信,就难以为人们所认同,为社会所容纳。孔子认为,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最为重要,并把“民信之”看得比“足食”“足兵”更重要。“上好信,则民英敢不用情”,统治者“敬事而信”,“得道者多助”的良好局面才能形成,国家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摘编自陈发初《论孔子的诚信思想》

材料二   作为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诚”作了概括性的总结,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他把“诫”之“真实无妄”提升为“天理”“天道”,以“不诚无物”“真实无妄”为“天理之本然”,人事之当然实实在在地呈现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面前。朱子在《中庸章句》中强调“诚”是道德修养的首要前提,是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是“诚身之本”。朱子充分阐述了“诚意”和“致知”的关系,认为二者是“相资”“相应”的,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而后意诚。他认为,探究“诚意”应与“致知”相联系,必须在“致知”上下功夫。朱子认为,学习是可以把“气质之性”转变为“天命之性”的,即可以把“不诚”转变为“诚”。

——摘编自李建军《试析宋代理学的诚信伦理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对儒家诚信伦理思想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对儒家诚信伦理思想的新发展,并综合材料一、二简析儒家诚信伦理思想的历史价值。
2022-11-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儒学继承了商周时期的民本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希望统治者实行仁德之治,善待、关爱民众。同时,他主张富民、惠民,提倡“仁者爱人”说。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继承了孔子的理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观点。和谐思想是儒家思想中又一个核心理念。孔子提出“身”“家”“国”相统一的和谐关系,即“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通过修身、齐家、治国的顺序,达到“天下平”的目的。孟子主张“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强调了和谐理念中的善治和秩序良好。荀子积极倡导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其政治和谐思想的核心是“隆礼重法”,他把“和齐百姓”、人民安居乐业视为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李森《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中的和谐发展思想》

材料二   刘邦统一天下后,国家残破、经济凋零,内有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控制着大片土地和大量人口,外有北方强敌匈奴伺机骚扰。这种局面决定了刘邦在建国之初,既不能用法家思想治国,又不能用儒家思想安邦,只能选择黄老之术。汉武帝即位之日,正是西汉国力雄厚之时,汉武帝好大喜功的个性,加上国力允许的客观条件,决定了他对内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政体,对外勤用兵,征讨匈奴以除边患,同时开疆拓土。为了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国家必须从多方面转轨变型,而这就需要一个权威的思想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政治任务服务。黄老之术“出世”的性质和“无为”的取向,与其政治抱负处处相左,于是他必然要以新的思想取而代之。

——摘编自樊海永《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学的核心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统治思想的变化及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善书(古代民间流传的劝人从善的书籍总称)于宋朝正式出现,盛行于明清。善书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圭臬,以儒家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为其伦理精义,亦杂有道教与佛教的教义。文义上的通俗性与操作上的简易性使善书大行其道,与戏曲、箴言及家礼等共同维系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及道德秩序。

明清时期,善书广泛流传,不论贫富老少、高低贵贱、都市僻壤,各个社会阶层的人都受到善书的影响。善书的传播主体有善人、宗教界人士、职业传播者、家中长辈等。在统治者的倡导下,封建士子也主动参与善书的传播活动。流行于民间的众多善书,大多于书末标明“欢迎翻印,以广流传”“欢迎翻印流通,公众自由取阅,功德无量”等字样,筹印善书的人们也免费赠送善书。

——摘编自颜湘君《传播学视域中的明清善书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善书的社会功能及明清时期善书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善书在明清时期广泛流传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家们行动坚决、正视现实、认真思考、联系群众、不畏强暴,使人类走出不成熟的依附和奴役状态,成为敢于运用自己理性独立和自由的人,要在理性的引导下,要用理性来批判专制王权、封建特权和宗教神权,追求和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正因为有了这些启蒙思想家的哲学理论,才能使得启蒙运动贯穿数百年,席卷整个欧洲。启蒙运动还陆续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着封建统治。

——摘编自徐辉《浅析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主要思想》

材料二   英、美、法政体是西方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成果,在理论上实践了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理性王国”,只是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才表现出不同的制度实现形式。英、美、法三国普遍形成了相互竞争但又争而不破的两党或多党制,它们认为对不同权力机构的掌控和彼此制衡才是民主制度能够实现权力制衡的关键所在。德、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在政体上却保留了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影响了世界政治的发展。

——摘编自康晓《英美法三国政体的异同及其文化成因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启蒙运动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德日与英美法近代政体存在差异的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文艺复兴不是民众运动,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还受到一些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

历史学家贵查第尼在1529年写道:“再没有谁比我更憎恶祭司的野心、贪婪和放荡了……尽管如此,我在己任教皇教廷中的位置,迫使我只得为了切身利益希求他们伟大。但是,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缘故,我早已像爱自己一样爱马丁·路德了。”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四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请回答:
(1)材料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条件并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主张。
(3)据材料三,分析造成“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的原因及文艺复兴的局限性。
(4)根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并指出启蒙运动的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战国到西汉,为了实现思想统一进行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022-02-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

——《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政治理想。在周游列国、主张末被各国采纳之后孔子晚年回到了鲁国,他又以何种特殊方式继续致力于“政治理想”的实现?
(2)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
(4)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
2022-01-1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精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过:“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物的人绝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凡不认识这些事的人也绝不可能把它们付诸实践,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所以,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星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   我们人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   “教皇须让我不再受他们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选集》


(1)概括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研究领域。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指出这一观点在当时产生的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请谈谈你对亲教改革的历史作用的认识。
2022-01-0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新得天下也

——孟子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修用则伤时,伤时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兵,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根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有何影响?
10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根据《新全球史》一书的讲述,摘录形成以下表格:

特点观点
儒家孔子的思想是关于道德的、政治的,……他认为政治和社会的和谐来自于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要求行为举止要符合传统规范。
道家道家学者把全部精力放在思考和内省上,希望借此理解统治世界的自然法则,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认为,从长远来看,如果人们不再参与他们不懂或者无法控制的事情的话,就能够给整个社会带来和谐。
法家法家思想致力于寻找一种管理国家的方法!这种有效的方法以实践性强和冷酷无情著称。

材料二 一小部分欧洲人开启了与万历朝士人的对话,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这不影明人信仰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信仰的动摇来自文化内部的压力:万历、天启年间庙堂之上的道德败坏、急速的商业化,社会等级的松动、边疆的军事危机、环境恶化。在这些条件下,一些人开始对过去确信不疑的东西产生动摇,并努力寻找理解世界的新途径,而这些往往是处江湖之远的思考。李贽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摘编自【加】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


(1)请你根据材料一整理结果,继续帮助该同学完成表格右面部分。
(2)儒、道、法三家的思想在以后中国古代王朝中经常被统治者借鉴。请以西汉王朝为例,简要说明统治者是如何利用三家思想治国理政的。
(3)根据材料二,指出李贽学术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贽学术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2021-12-2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