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社会改革大多是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或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而进行的自我完善和革新。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刘向《《战国策》书录》

材料二   



图1战国时期牛耕图图2战国时期铁农具

材料三   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之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技术进步和产量提高增加了公社农民在“私田”上劳动的兴趣,乃至于多开私田并隐匿其收入,与此同时耕作“公田”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下降,以至公田荒芜不治。针对这种情况,统治者不得不逐渐改变剥削方式。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四   战国时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政治形势,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这些人才大多数都来自于士阶层。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士人求仕最常用的办法是游说自荐。一个普通士人若通过游说国君,即可骤列高位,拔居要津。如商鞅初入秦就是通过游说得到秦孝公重用。……随着聚徒讲学风气的盛行,收有门徒的士人往往被尊为“夫子”,其“率徒讲学,辩其谈说”,声势比一般士人更盛。各国养士之风盛行,最著者如齐国的稷下学宫,名流荟萃。其他如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中(申)君,食客都达3000人以上。战国士人有着较强的自尊自主意识,号称“从道不从君”,在后世大一统专制王朝的统治中,这种意识仍然长期存在。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五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和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结合所学,总结当时各国是如何应对上述状况?
(2)依据材料三及所学,请以商鞅变法为例说明秦是如何“改变剥削方式”的,成效如何?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
2021-10-2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阜康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近代化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探索史。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是洋务运动在什么口号下创办的企业?创办企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列举一位该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
(2)与图片②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性质和思想上产生的深远影响分别是什么?
(3)图③人物是谁?他用哪一思想指导了革命?图④杂志的诞生,是哪一事件兴起的标志?
(4)请给以上图片所反映的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时代主题。
2021-10-3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民生”两个字是中国向来用惯的一个名词。我们常说什么“国计民生”,不过我们所用这句话恐怕多是信口而出,不求甚解,未见得涵有几多意义的,但是今日科学大明,在科学范围内拿这个名词来用于社会经济上,就觉得意义无穷了。我今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孙中山《民生主义》演讲稿

材料二1921年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为中国设计的政治构架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生观的核心内容。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理想蓝图?

(2)材料二中的政治构架的设计体现的思想,就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谈谈你的认识。

4 .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

材料三上帝已经赐给我们一位品质高贵、方在青年的君主(指查理五世)作我们的领袖。这便引起了许多人的新希望。……所谓教士们,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至于用来保护弱者,惩治坏人的宝剑和鞭子,那是掌握在世俗权力的手中的。……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四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伏尔泰

(1)材料一关注的对象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11人物的代表作是什么?公开反对图12这种做法的德国代表人物是谁?

(3)根据材料三,指出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意义?

(4)依据材料四,概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5)上述四则材料,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哪几次思想解放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