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019-06-10更新 | 3308次组卷 | 35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35年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材料二   维新变法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缅怀他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讲话》


请回答:
(1)写出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立的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2)列举维新变法中主要代表人物。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认识。
2019-06-03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1727次组卷 | 26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材料二     1915年2月,袁世凯颁布《教育纲要》,明确提出“各学校均应崇奉古贤以为师法,宜尊孔子以端其基,尚孔孟以致其用”,要求各“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正式在中小学恢复读经。

材料三     历代君主,莫不尊之祀之,奉为先师,崇为至圣。而孔子云者,遂非复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矣。使孔子而生于今日,或且倡民权自由之大义,亦末可知。而无如其人以为残骸枯骨,其学说之精神,已不适于今日之时代精神也!故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1917年2月

材料四     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正如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然是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其时一般的社会主义思想大半都是如此。

——瞿秋白《饿乡纪程》1920年10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主张的异同。
(2)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的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主张的合理性。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民国初期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图中a点至b点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
古代希腊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古代中国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希腊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

(3)根据材料二回答古代东西方思想家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戊戌六月康氏为德宗论法国革命,日:“民性可静不可动也。一动之后,若转石于悬崖,不至于趾不止也。《传》日: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民愚不知公天下之义则已耳。既知之,则富贵崇高者众之所妒,事权尊一者众之所争也。法民既远感于美民主之政,近睹于英戮查理士逐占士第二之故,则久受压制,具瞻岩岩,必倾覆之。”“则莫若立行干断,不待民之请求迫胁,而与民公之。如英之威廉第二后诸主然。明定宪法,君民各得其分,则路易十六必有泰山磐石之安。”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然则今日之中国,惟有实行欧洲十八世纪革命高潮中流行之平权思想而已。平权派之言日:人权者出于天授者也。故人人皆有自主之权,人人皆平等。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此即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盖政府之所以成立,其原理在于民约。故国民主政,为政治自由之要义。然则“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
——约瑟夫·阿·勒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在君权方面的思想主张及其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梁启超在中国政治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