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法国启蒙运动最具影响,而苏格兰启蒙运动生发于宗教改革与光荣革命之后,被视为一场后革命时代社会转型的思想启蒙;美国启蒙运动尽管经常被看作是英法启蒙理想在北美的实验与实现,但其成功的奥秘更多地被解读为是对传统(清教与古典主义)的返本开新与推陈出新,而不是激进的破旧立新;德国启蒙运动被认为具有强烈的去法国化倾向,其核心被认为是对德意志民族意识进行启蒙。长期以来,对于启蒙运动历史贡献的认知也是相当偏狭的,思想启蒙总是与政治的解放、政治革命联系在一起,启蒙运动不同程度上沦为政治解放的奴婢,而忽视了启蒙思想对生活的政治的引领。

——摘编自项松林 李虹《18世纪启蒙运动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2-0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文明,无论是精神还是制度,都是伴随着人的价值被不断发现而逐步向前演进的、也正是在人的价值破发现的过程中形成了西方人文精神和法治。而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蓄积和演进过程中,法治吸取看人文精神丰富的“养料”,从观念萌生到制度的确立,都一直在人文精神的育中成长。从这一意义上讲,西方社会是在“人的发现”的时候塑造了它的人文精神,同时又是在“人的发现”过程中孵化”出了自己的法治。

——摘编自汪太贤《人文精神与西方法治传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出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文明与思想受迁”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帕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12-0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仁学”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学简言之就是“人学”,有“天人关系”的内涵,而主要的还是“如何做人”-人与人关系的思想和学问。儒家认为,从统治者到庶民,全社会各色人各有自己的责分,谨守自己的责分做好“人”,社会便可以和谐,便可以实现“仁”。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把个人如何正心修身以做人推之于家族伦理、国家社会,构成了一个封建时世的合理的蓝图。

——摘编自尚斌任鹏李明珠《中国儒学发展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1-12-03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盖学堂教育之宗旨,必以造就人才为指归,而造就人才之方,必兼德育、体育而后为完备。……窃谓世界文明事业皆刚强体魄所造就也。吾国文事彪炳,而武力渐趋于薄弱,陵夷以至今日,为寰海风涛之所冲激,士大夫之担学事者,乃知非重体育不足以挽积弱而图自存。直隶、湖北等省屡开运动大会,若京师首善之区,尤宜丕树风气,鼓舞士气。兹拟定本月二十四日敝学堂特开运动会,使学生等渐知尚武,渐能耐劳。

——京师大学堂《总监督为大学堂召开第一次运动会敬告来宾文》(1905年)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教育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5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下图是1983年我国发行的一套纪念邮票——《中国古代文学家》。请你参照该套邮票,从《中国古代科学家》《中国古代艺术家》《中国古代史学家》类别中,任选一个类别,推荐3位秦朝至元朝末年之间的候选人,并简述推荐理由(理由中要包含每个候选人所处的年代、主要成就、影响或地位)。
2021-11-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代有一时代的学术或思想先秦诸子、两汉儒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都是该时代的代表学术或思想而它们都有明显的特色和风格。至于各种学术思想盛行原因虽有不同但概括来说又可找到两个共同点首先是思想内部的发展即思想自身不断扩充和深化内涵的端果其次是社会辅助因素每一种时代思想的发展必须配合当时的社会因素。

——吕振基《中国史析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的相关知识,以某一时代的学术或思想为例,阐释材料中“两个共同点”的观点。(要求:明确写出所举例子,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1-1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章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节   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

第三节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第四节   欧洲的启蒙运动

第五节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六节   美国的建立

第七节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第八节   16-18世纪的亚洲

——《世界近代现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个时代发展特征,并加以阐释。(要求:时代特征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2021-11-12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和敏感的时期,因清代乃是满人入关后建立的新朝,其政权易手发生的鼎革含义与前朝以汉人为主体的更新换代大有不同。这段历史基本可以看作是明朝末年思想启蒙的延续与遗响。思想启蒙被视为中国传统学问开始对西学输入做出的频繁回应,并孕育出新的观念,与此时中国社会中出现的商业资本主义萌芽同步发生,形成互动态势。对压抑人性的批判和对情欲生活方式的肯定,构成了反专制的舆论基础,是对近代欧洲人性论解放潮流的呼应。

——摘编自杨念群《明末清初思想文化研究范式的转移——以近百年相关讨论为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明清之际的思想与社会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许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品格。

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中华文化绵延不断,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具有连续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摘编自《文化交流于传播》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说,文艺复兴的重要性在哪里呢?很明显,对人的重新强调和对人所能取得的成就的重新强调显然比中世纪的观点更能导致海外扩张。事实上,欧洲的文艺复兴并不是以科学为导向的。其代表人物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中世纪的的某些思想方式。他们坚持崇高和相信不可知和幻想的事物。他们继续寻找哲学家们所说的能将其他金属变成黄金的石头。他们仍然相信占星术,并把它与天文学混淆。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