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文主义可以说是西方文化中的主流意识形态。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产物。实际上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可追溯至古代希腊时期,是古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杨春苑、李春荣《论西方人文主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人文主义”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2-0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中学历史教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课标或大纲教学目标和要求
1904年《奏定中学堂章程》先讲中国史,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次讲亚洲各国、欧洲、美洲史,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
1912年《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历史要旨在使知历史上重要事迹,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之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1932年《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叙述我国民族之拓展与历代社会之变迁,以阐发三民主义之历史的根据。说明近世帝国主义之发展,民族运动之大势,以研讨我国应付世界事变之方策。
1963年《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掌握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情况,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树立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培养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爱国主义思想,改革、开放意识和参与世界竞争的意识,以及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历史责任感。

——据《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摘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对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中西文化的最初撞击中,破天荒地发现了在至高至善至美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不足,需要用“夷技”来弥补和纠正。这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观念的变化,它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会,开始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历经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和观念层面的文化变革三个阶段,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围绕材料及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可从材料提取或依据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7-2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生了许多创造性的社会变革,他们在打破原有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某些制度或模式争取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在推动着社会向前的发展与进步。正如布罗代尔所言:“从社会结构转变的角度来看,社会转型是一个长时段,在这样一个长时段的过程中,它由一系列的社会转折(或变迁,转折或变迁是短时段,或至多是中时段内发生的事变)的不断蓄积而产生的,是在一个社会的母体内经历长期的与不断的变迁(量变)所导致的社会结构性的转变(质变),这种结构性的转变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诸多领域。”


阅读材料,围绕“社会转型”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观点,史论结合,表述规范。)
2023-07-0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的小说《老实人》写于175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老实人”甘迪德是一位男爵收养的私生子,由于他爱上男爵的女儿,结果被赶出了家门,从此他四处漂泊流浪,一路上他遭遇种种的折磨和灾难,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陷害、迷信,可是他仍然坚信他的完美世界观。直到他到了一个黄金国,国内遍地都是黄金、碧玉和宝石,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快乐而富裕的生活,他终于慢慢认识到社会的残酷和冷漠,于是他抛弃了以往的哲学思想,并开始相信人生应该通过劳动来获得幸福,因为劳动使人们远离三大痛苦:烦恼、过错和欲望,这是让生活轻松的唯一办法。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明末清初部分思想家简介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对表中的一位思想家进行述评。(要求:结合史实,有述有评,简明扼要。)
2021-06-1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平汝漯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文主义从最初的“成蛹期”“破茧期”到最后的“成蝶”,从原来的反基督教倾向人文主义演变为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等,这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它的不同内涵。人文主义发展绵延不断的原因在于其精神气质的可贵。人文主义从根本上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者信条,而是一场曾经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看法,而且现在仍在提出非常不同的看法的持续的辩论。正是作为一种辩论,让它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把内涵深化、外延扩大。在当今世界提倡人文关怀的情况下,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尊严,开发人的潜在力,从思想上重视人,时代将会赋予它全新的内涵。

——摘编自李科玲《读<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6-11-27更新 | 466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与物质生产直接相连,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年代,某些艺术部类如建筑、工艺.就要昌盛发达一些,正如科学在这种时候一般也更有发展一样。相反,当社会动乱、生活艰难的时期,某些艺术部类如文学、绘画(中国画)却可以相对繁荣发展,因为它们较少依赖于物质条件,而正好作为黑暗现实的对抗心意而出现。总之,文艺的存在及发展仍有其内在逻辑。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围绕“文艺的存在及发展仍有其内在逻辑”这一论述,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世界文艺方面的相关史实给予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阐释须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1-02-0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外历史上的部分历史现象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请在任意三类历史现象中选取相互关联的2-3个现象,据此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关联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近代以前的14个世纪里,中国对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和用以造福人类的技术方面远远胜过欧洲,可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国发展起来呢?这一问题随后被学术界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对于中国明清时期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探索,但至今仍然难以有定论。

——摘编自邵军鹕《从“李约瑟难题”到文化自信》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