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时期宋元明清“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后
形象特点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不畏强权,敢于抗争。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7-11-25更新 | 245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7、18世纪,欧洲耶稣会士到中国的传教活动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杜赫德将在华传教士整理的关于中国典籍的部分章节、部分片段翻译成法文放入《中华帝国全志》。这本书是研究中国古代典籍西译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18世纪中国文化在欧洲传播的代表性著作。

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中的儒家经典和中国典籍翻译目录表(部分)

序号卷数内容
1第二卷朱熹论著选译
2蒙学故事选译
3《易经》选译和介绍
4《书经》选译和介绍
5《诗经》选译和介绍
6《春秋》选译和介绍
7《礼记》选译和介绍
8第孔子传选译(附孔子像)
9《大学》选译和介绍
10《中庸》选译和介绍
11《论语》选译和介绍
12《孟子》选译和介绍
13《孝经》选译和介绍
14《小学》选译和介绍
15《康熙帝御选朱批历代敕、诏、法、令、谏、言集》选译和介绍
16《明代著名文人唐荆川所编文集选》
17《王阳明所作关于安静的短言》
18《列女传》
19第三卷二程哲学选译(程氏:一位现代哲学家关于世界起源与现状的答问)
20理学著作选译(一位现代中国哲学家对中国人的性格与风俗的看法)
21《赵氏孤儿》翻译
22《本草纲目》选译
23《中国植物志》
24卷《中国医学自然历史》
25《今古奇观: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26《今古奇观: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27《今古奇观:六月雪》

——摘编自《跨文化对话》

从目录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信息,自拟题目并调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有论有据)
2021-03-04更新 | 8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主张。

第一种观点: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

第二种观点: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根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


你同意材料中的哪一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现代化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2020-07-2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既而渐入中华各省亦有立此报馆者,而丸以西人教套报为多,故前有耶稣会派人考查中国各报始末,自始至今共有七十六种…”十之六系教会报。

—车提摩太《中国各报馆始末》

材料二自林乐如、李提摩太诸人创《万国公报》,属中土人士为译述,旬月一发刊,虽专为基督教家言,然亦锐意以开导民智为己任,破除文人之结习,于报界一新其面目。甲

午以后,言维新变法者如狂,于是《时务报》《湘学报》……顾其时则无有党派,攘臂发抒,恶旧俗而维新之是求,如保中国不保大清,变君主以为民王之说,亦时有流露。

—摘编自扬光辉等《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概况》

材料三中目近代社会主要报刊列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西人在华办报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创办报刊的主要作用,井简要分析材料一对材料二的影响。

(3)从材料三所给图表中任意选取一条报刊信息,说明其创办的主要目的,并从背景、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18-07-07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教育状况
17世纪西方社会在思想意识和精神领域上与神学反复地进行着较量,初等教育处于宗教的控制之下,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科书等方面都体现出浓烈的宗教性
18世纪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社会贫民阶层的范围得到扩大,出于慈善的目的而出现了许多开办初等教育机构的实践活动
19世纪初等学校逐渐被看成是由国家来开办的一种国家机构,教育目的也发生着变化,培养国民、公民逐渐成为初等教育的重要目的。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逐渐确立起国家初等教育制度和公立学校制度,并在19世纪中、后期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

——整理自钟文芳《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之历史研究》

上表是17世纪至19世纪西方教育发展状况表。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就近代西方教育的发展趋势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中提出,国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针政策指导、货学金制度和社会需求信息来引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引导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1997年3月,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明确的规定。再次明确了实行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1998年,首批“并轨”改革后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就业政策进一步放宽,供求市场的调节对学生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此后,全国高校全面按照新体制进行运作。在新的就业体制下,大部分毕业生按照个人的能力、条件到市场参与竞争,自主择业。

——摘编孙步凌《我国高校招生就业体制的历史演变探析》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合适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
论述题 | 适中(0.6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在当代最有益且最具想象力的书中,做了如下的结论:“古代的中国,他们苦心经营,完成最完美的社会形态,犹如一个典型的模范社会……中国创造了为今日人们已知的,最高级的世界文明……中国的伟大吸引了我,使我感触良多……这个国家的伟人们,跟我们德人比起来,代表更高一层的文化水平……一些君子型的人物……代表一种非常高尚社会的典型。”

尽管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纸、丝、印刷术和瓷器,但我们还不能认定中国是一个工业上善于发明的民族。尽管他们在艺术上有创作的天才,发展他们自己的艺术形式,而且达到非其他民族、非任何时代所可比拟的完美境界。但在1912年以前,他们仍然满足于古代的经济方式,嘲笑那种可以增如效率、节省人力的政策。虽然他们是世上第一个使用煤炭作燃料的民族,虽然他们早于公元前122年即有小量的开采煤矿,但他们并没有发明什么机器来节省人力。以致至今仍有大部分的矿产资源未开采。虽然他们旱知道如何制造玻璃,但他们却宁愿自西方输入这些东西。……在举止方面,中国比较喜欢彬彬有礼的传统规矩和学问,而不欣赏刺激的、变化的科学和财阀政治。中国在对世界所贡献出的许多伟大的文化中,对于物质技术生活的贡献最弱。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大系》


评价上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作者作品备注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风俗画
1774年卢梭《忏悔录》欧洲启蒙文学的代表
1937年贺绿汀《游击队之歌》八路军战士敌后抗日生活写照
1956年刘炽曲、乔羽词《我的祖国》抗美援朝题材影片《上甘岭》插曲
1986年尤小刚导演《凯旋在子夜》中国对越南自卫反击战中的中国军人的感人事迹

根据表中信息概括总结文学艺术发展的本质。任意选择表中的一个作品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文学艺术发展本质进行说明。(本质阐述准确;史实运用准确,逻辑清晰,条理清楚)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解读关于启蒙运动的主要信息。(提示:从不同角度解读材料)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据材料一归纳孟德斯鸠的观念。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