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图中包含了时间与空间的相关信息,请对上图所反映的现象发表见解并结合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1-0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举行一次有三百名中小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列举出自己崇拜的人物,部分统计1919年,江苏第一师范对三百名中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列举出自己崇拜的人物,部分统计
崇拜孔子153人,孟子61人,王阳明10人、苏格拉底、梁启超、牛顿、培根、卢校等各1人。孙中山87人,梁启超51人,孔子、孟子各20人,苏格拉底、华盛顿各18人,牛顿、培根、卢校各12人,蔡元培8人,李大钊3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上述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概念,有许多复杂的解释,这里将其理解为在中国传统社会,即辛亥革命之前的所有社会形态中形成的文化,它们具有五个特征:一是萌芽和生长在中国的文化,即主体性;二是被中国人长期坚守的文化,这是传承性;三是符合人道主义原则的文化,这是普遍性;四是符合人类文明方向的文化,这是世界性;五是可以作为建构未来的文化,这是永恒性。

——摘编自方铭《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等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或多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表述清晰)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18661934)认为:唐和宋在文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内藤湖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政治上的变化。唐宋政治上的变化主要是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出现。第二,经济上的变化。由于唐宋处在实物经济结束时期和货币经济开始交替之际,其间货币的形式和名称自然发生变化。第三,文学上,宋词等文学形式,不再以包含典故的古语为主而变为以俗语自由地表现。文学曾经属于贵族,从此变成为庶民之物。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根据材料及所学,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试对材料观点进行评析。(赞同、质疑、反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6-19世纪中外文学作品简表

时间中国外国
16世纪吴承恩《西游记》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为代表的喜剧
17世纪汤显祖《牡丹亭》
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蒲松龄《聊斋志异》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为代表的悲剧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18世纪孔尚任《桃花扇》:以明末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南明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
曹雪芹《红楼梦》
吴敬梓《儒林外史》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伏尔泰《哲学通信》: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就,抨击法国的专制政体《老实人》:描写了一个神话般的理想世界—黄金国,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幻想
19世纪龚自珍《己亥杂诗》
黄遵宪等开展“诗界革命”,代表作有《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等》
拜伦《唐璜》
狄更斯《双城记》
雨果《悲惨世界》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以“文学与时代”为主题,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合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斯国新力作《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将中共党史用“精神”串联起来,涵盖党的创建与红船精神、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延安岁月与延安精神、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解放战争与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与国际主义精神、建国30年与爱国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与时代创新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等十个主题。该书以事实为依据,既有原因分析,也有理论归纳;既是一部理论宣讲方法的辅导读物,也是一本党史知识普及教育的参考读本。

——摘编自人民网《(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出版》(2018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参照上述作品的“党史讲法”,另选主题讲述党的发展历程。(要求:主题明确、突出发展历程,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富强”一词用法的演变


——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他(杜亚泉)认为,近代以来,由于达尔文、斯宾塞进化论等所谓西方唯物主义学说的输入,引起了中国社会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急剧变化,而这个变化总的趋向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他认为,近代国人学习西方的一大缺陷,就是完全模仿西方文明而缺乏以固有的“国性”进行必要的整合。……也即如何从中国“国性”出发,对外来文化进行必要的整合,以建立中国“独立之文明”的问题。

——摘编自《新文化运动时期杜亚泉、陈独秀关于中西文化的论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论述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中国出国留学情况一览表

时期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留学人数费用来源
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前苏联、东欧等29个国家和地区约10000余人公费为主
“文化大革命”时期49个国家和地区约1600余人公费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103个国家和地区约300多万人自费为主

——据《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


表格能够反映现代中国留学变化的多个特点。指出其中一个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